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用文字与青藏线同行,军旅记者笔下的《昆仑魂》
时间:2016-11-04 浏览:1848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胡玥撰


       为了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由军旅记者胡玥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昆仑魂》日前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作者自投身军旅以来多次行走青藏线,采访高原军人,感受昆仑之魂。在患癌两年后重返青藏线,翻越了海拔5231米的青藏线最高点唐古拉山,采访了数百名青藏线官兵,用文字与青藏线同行,致敬那些坚守在世界屋脊的高原军人,告慰那些牺牲在雪域高原的不朽英灵。

筑梦青藏 甲子相承

值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青藏公路全线开通62周年和青藏兵站部卫国戍边执勤62周年之际,《昆仑魂》一书出版了。这本沉甸甸的书,凝结着国魂、军魂和英魂。作者带病行走青藏高原,讴歌天路官兵,以此书献给为国家和平与安宁作出牺牲的革命英烈,献给为民族繁荣和发展赤诚奉献的高原军人,献给一代又一代不辱使命的青藏兵站部官兵,实在是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横贯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一头连着共和国的祝福与重托,一头连着青藏大地的繁荣与希冀。六十年的坚守,一个甲子的悲壮。一代又一代青藏兵站部官兵筑梦青藏,有苦不怕苦,再苦不叫苦,献身高原,不辱使命,把军人的忠诚与奉献镌刻在这片生命禁区里和生死运输线上。有了这条线,把内地和西藏更加紧紧地连在一起;有了这条线,祖国的西南边防就有了重要战略保障支撑;有了这条线,青藏大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

高原官兵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深情重任,肩负着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长的殷切期望。仅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毛泽东就亲自为康藏、青藏公路通车题词,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这支部队。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不仅是鞭策激励,更是力量源泉。

毛泽东主席为庆祝康藏、青藏通车题词。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年平均气温在零下6摄氏度左右,被称为“生命禁区”。正是在这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没有植被的世界屋脊,前仆后继的高原军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壮举。20世纪50年代,他们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生命线”—青藏公路;20世纪60年代,他们架起了雪域高原的“信息线”—通信线路;20世纪70年代,他们铺设了我国最长的青藏“能源线”—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

这是高原军人用青春与生命铺就的三条线,这三条线担负着驻藏部队80%以上的物资运输、100%的国防通信和西藏军地98%的油料输送任务,这三条线组成了屹立在地球之巅的立体通道。他们将物资风雨无阻地运送到拉萨,将油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拉萨,将信号准确无误地传输到拉萨,他们用军人的赤诚和牺牲为世界屋脊的太阳增添了别样的火红。

青藏高原以它不变的雄浑与苍茫,巍然屹立在地球之巅;高原军人以其坚定不移的情怀,牺牲奉献在雪域高原。他们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生命禁区孕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雪域高原精神。风雪青藏,严寒缺氧,一代又一代青藏兵站部官兵能在这里坚守就是奉献,更何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稀疏的头发、黝黑的皮肤、青紫的嘴唇、老茧的双手,塑造了一组西部军人的立体雕像。

这片土地满载着军人的深情与厚爱,融入了军人的奉献与牺牲,燃烧着军人的青春与智慧。每一次奔驰、每一回输油、每一道电波,都是对生命的一次洗礼,都是对死亡的一次超越。他们的年轮与车轮一道刻入世界屋脊,他们的血脉与能源一路奔流在青藏线上,他们的心声与电波一同回荡在青藏高原,他们的奉献与深情和这块高地一起隆升。

英雄辈出,感动常在,他们用坚毅的身躯铺就了青藏线,用军人的赤诚坚守在青藏线,用无悔的人生在青藏线竖起了一座座永恒的丰碑。这是一支写满牺牲、写满奉献的部队,又是一支写满功勋、写满光荣的部队。绵延四千里的青藏线,长眠着780多名英烈,他们将青春和生命永远融入青藏线,化作巍峨昆仑不朽的军魂。

行走青藏 微笑向暖

天路兵车行。邹小庆 摄

十年的心愿,两年的撰写,《昆仑魂》终于定稿。巍巍青藏线,依依战友情,所有的难忘与感动,都融化在字里行间。虽然30多万字,却难以记述60年来高原军人所克服的艰难与困苦,难以镌刻一代代青藏兵站部官兵的奉献与牺牲。巍巍昆仑,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脉。

感谢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总后勤部部长的赵南起首长为本书作序,这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励。首长在任总后勤部部长期间,给予青藏兵站部亲切的关怀和大力的支持,赢得了官兵们深深的爱戴和崇高的敬意。感谢著名军旅书法家卿建中政委为本书题写书名,苍劲有力的大字,尤显昆仑之伟岸。感谢青藏兵站部张颖宇部长和常东华政委,以及王应德政委的关照和支持,给予我行走青藏线的动力与感动。

感谢青藏兵站部宣传科何勇民科长提供他采写的大量稿件,以及关照与帮助。感谢宣传科宋天培干事一路陪同我行走青藏线,协调联系、组织采访,付出了极大的艰辛。感谢宣传科李莉干事在生活上给予我的关心和照顾,使我在西宁得以安心写作。特别感谢邹小庆主任为本书提供的上百张精彩震撼的照片,张张照片都聚焦青藏线并展现青藏线官兵的奋斗与坚守,更凝聚了他对这片土地和高原战友的深情与厚意。

感谢《锦州晚报》曾经的同事李秀艳为我校对了全部稿件,20年超越血缘的情谊融入字里行间。感谢武警后勤基地曹文副政委为我校对了书稿并审阅了图片,尽心竭力,令人敬重。感谢责任编辑巴音老师的辛劳与付出。感谢与感动常在,这本书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与劳动,无法一一述说,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2013年12月,我从北京赶赴甘肃敦煌,再由敦煌来到青海的“兵城”—格尔木。这座由青藏线开拓者慕生忠将军命名、由军人建设的城市已经发展成为苍茫戈壁中的一颗绿色明珠。一座座军营,一面面军旗,一列列军车,成为西部兵城独特的风景线。军人的橄榄绿,刻写着60载的生命年轮。

由格尔木到纳赤台,就踏上了四千里青藏线。青藏线常年严寒缺氧,被誉为“生命禁区”。青藏兵站部的汽车兵、管线兵、通信兵常年在高海拔的青藏线上驻守。上线之前,我一直告诫自己要坚强,可是当看到由于高原缺氧,“三站”官兵(兵站、泵站、机务站)黝黑的脸庞、青紫的嘴唇时,还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们赶到唐古拉兵站时,已是下午2点,但全站官兵一直在等着我们吃饭。在异常寒冷的昆仑之巅,热气腾腾的饭菜让温暖直达心底。采访结束后,全体官兵列队为我们送行,分手时再敬一个军礼。此时此刻,我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在这片世界最高的土地上,比世界屋脊还高的是高原战友的情谊。

在西藏地界的安多机务站,藏族群众和驻地官兵休戚与共,亲如一家。每逢重大节日,官兵们都会去藏族群众家走访,送去节日食品和生活用品。每到春节和“八一”建军节,藏族群众都会身着民族盛装,与亲人解放军一起联欢。在机务站,我见到了一位藏族同胞。尽管我还不能完全听懂他的话语,但从他飞扬的神情和爽朗的笑声中,深深体会到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情谊。

这片土地有太多太多的感动,也有太多太多的牺牲。一位汽车兵常年奔驰在青藏线上,高原反应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手中仍紧紧地握住方向盘。一位通信兵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去抢修线路,线路修通后,人却冻得无法从电线杆上下来,永远地成为了风雪的雕像。2013年4月牺牲的管线兵杨洋仅有22岁,为了保障油龙的畅通,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永远留在了青藏大地。

难忘2004年第一次见到张四望副政委时他那灿烂的笑容,过度的辛劳使他病情恶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选择回到高原。他难舍一生所挚爱的青藏线,化作了青藏高原最温暖的那片暖阳;难忘杨大祥副政委在青藏线风雪中坚毅的脸庞,工作的劳累使他患上癌症。多年没有陪父母过个年的他安葬在了巴山蜀水间,永远地陪伴在父母身边。

风雪高原,牺牲的不仅仅是780多名英烈,还有年年渴望与父亲团聚的孩子们。她的名字叫小茶花,是管线部队二营教导员樊世林的女儿。这是她和妈妈第一次上青藏线去看爸爸,可严重的高原反应,夺走了她花一样的生命,撞碎了一家三口的团圆梦。小茶花被安葬在青藏公路旁,从此昆仑山上隆起了最年轻的墓碑……

在此书的最后,我还要把这本书献给我远在天堂的博士同学—云南大学留学生院院长袁焱。我们曾相约一同行走青藏线,感受青藏高原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她一直关注着这本书的写作,她说她一定是我这本书最忠实的读者。天堂有知,老同学,让文字送去我不尽的思念,让青藏高原的祥云时刻为你萦绕。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已经走过抗癌的5年历程,向死而生,微笑向暖,行走青藏,行走人生。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的所有亲人和战友、朋友和同学,感谢你们温暖着我,感动着我,愿我还有更多的生命时光与你们同行、与文字同行、与青藏线同行。

四千里天路,六十年驰骋。一代代高原军人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把理想和信念融入了这片土地。唯用文字,致敬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青藏大地而坚守奋战在世界屋脊的青藏兵站部官兵,告慰那些牺牲在雪域高原的不朽的英灵。此书,献给我每一位高原战友,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昆仑魂,是为记。

作者简介

《昆仑魂》作者

胡玥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后勤》杂志社主任记者,大校军衔

2003年特招入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博士后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硕士、民族学博士

《中华英才》特约记者

发表重大军事题材及各类新闻稿件数百篇,专著《朱德与抗日战争》,合著《邓小平军事理论及当代中国军人》。电视专题片《问路世界屋脊》撰稿,获全国专题片二等奖,总政军事题材一等奖,总后军事文学一等奖。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优秀论文奖。2003年12月,《加强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边防——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入选全军优秀论文;2015年3月,《理想照耀中国——蔡和森创建向导周报的伟大功绩和历史贡献》,入选全国优秀论文。

投身军旅以来,多次行走青藏线,记叙解放军陆军青藏兵站部(原总后青藏兵站部)这支高原劲旅为国家、为民族、为军旅、为青藏大地所做的奉献和牺牲。2012年12月,报告文学《青藏丰碑》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特别是2013年12月,在患癌两年后重返青藏线,翻越了海拔5231米的青藏线最高点唐古拉山,采访了数百名青藏线官兵,用文字与青藏线同行。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