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老人向记者赠送“抗联娃娃”。
新年伊始,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听闻这一消息,一位老人一夜未眠,她就是94岁的东北抗联战士李敏。多年来,老人一直在为将十四年抗战写进教科书而奔走。1月20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鞍街23号,见到了这位老人。
李敏的经历是一个传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抗日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李敏是当时抗联队伍里年龄最小的女兵。退休后,老人将记录和传播这段历史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抗战十四年”历史,李敏设计制作了5000个“抗联娃娃”,每个娃娃附有一份《致年轻朋友的一封信》,介绍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每次到各学校演讲,她都要带上一些“抗联娃娃”赠送给青少年,足迹踏遍当年战斗过的白山黑水。
自2002年始,10多年来,李敏通过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建议、到各地演讲等方式,与众多热心人士一起,推动把“抗战十四年”正式写入教科书。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再次代表李敏老人提出了“关于尽快将我国十四年抗战历史写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
如今夙愿得偿,老人很是兴奋,向记者唱起了当年的歌——“强敌东来侵我国疆,施残暴,如疯狂,白山血染红,黑水遗恨长……”歌声激昂、咬字铿锵,一点儿也不像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口。一旁,工作人员高诺和刘桂珍告诉记者,只要提起抗联,老人就似乎恢复了青春,她组建了抗联宣传队,30多名队员平均年龄62岁,老人经常和宣传队一同到学校、工厂、社区等一些地方进行演出活动。就是在家中,老人也不闲着,院子里的石碑、几个室内展厅的宣传板和抗联宣传队乐器都是老人花自己的积蓄购买的,整个家成了一座抗联历史纪念馆!
“我当年就是宣传队员,战友们都已经不在了,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将抗联历史、抗联精神宣传下去。”穿上当年的抗联军装,李敏依然在奔走。她告诉记者,她曾与宣传队一起创作了一首歌《哈尔滨,英雄的城市》,歌词中有两句:“我们要为你建一座凯旋门;我们要为你建一个胜利广场”,这也是她现在的心愿——把抗联烈士们的名字和事迹刻成石碑,立起来、传下去,让后辈永远铭记那段历史,居安思危,奋发图强。
为她点赞
李敏老人早年在抗联战斗,晚年为宣传抗联而奋斗,如今历史课本改写,白纸黑字的教科书不仅仅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考试范围,更多的是承载着对国人精神品格的培养塑造功能。从8年到14年,包含的是对倒在那6年间的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是对革命历史的传承。这些关于英雄的共同记忆,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