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人民的名义》引爆泪点:有一种特权叫背炸药包
时间:2017-04-18 浏览:162064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张顺亮

“背炸药包”虽然意味着流血牺牲,但背起的却是共产党人“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热血壮志,是“何日请缨提锐旅,决战决胜伏强魔”的使命担当,是“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英雄气概。这是一种身份和标识,更是一种荣耀与自豪。


有一种特权叫背炸药包

■张顺亮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截图。

正在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第8集,迎来了引爆泪点的一段情节:老革命陈岩石受邀参加省委常委会,讲了一堂特殊党课——1945年火线入党,申请了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共产党人特权。

“当年我虚报岁数入了党,拿到了这个特权。我根本没有想到会活着回来,更没想到会活到今天,我为能拿到这个特权而终生骄傲!”恰恰因为陈岩石虚报的这两岁,在和平年代,其职务止步于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

也正是这位背过炸药包的共产党员,退休了还一直奔走举报贪官,呼吁工人利益没落实就不能拆厂房,谁敢拆就从他身上压过去。有的官员不喜欢他,叫他“老石头”,可群众喜欢他,把他称作“第二人民检察院”。

此人此事,此情此景,令无数观众感动不已、热泪盈眶,也让一种声音穿越时空、力透荧屏:背炸药包永远是共产党人的“特权”。

战争年代,枪林弹雨,需要有人背起炸药包冲锋陷阵,摧城拔寨。“背炸药包”虽然意味着流血牺牲,但背起的却是共产党人“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热血壮志,是“何日请缨提锐旅,决战决胜伏强魔”的使命担当,是“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英雄气概。这是一种身份和标识,更是一种荣耀与自豪。

曾经战功卓著的某连队党支部有一个“铁规”:凡是冲锋陷阵的突击任务,优先安排给共产党员。在一次六天六夜激战后,连长分配食品:重伤员每人一个罐头,轻伤员两人一个,共产党员三人一个。所有负重伤的党员坚持要三人分一个罐头,理由是:应该享受共产党员的“特殊待遇”。

电视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里有这样一个镜头:1918年夏季,俄国到处硝烟弥漫,苏维埃政权危在旦夕。为了打赢这场殊死战争,布尔什维克党动员了1.5万名党员上前线,吸收了20万觉悟高的士兵、工人、农民入党。当时发给党员的手册上有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员只有一项特权——最先为革命而战。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长征时,每到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带头冲锋的大多是共产党员。雪山上一捧雪、草地上一丛草,娄山关一片云、腊子口一缕风,泸定桥悬荡的铁索、金沙江猛摇的船桨……二万五千里征途,处处谱写着共产党员“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壮丽史诗。聂荣臻元帅生前回忆,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人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

战争年代“背炸药包”,打下了人民江山。如今,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争鸣,已不需要再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忘死堵枪眼、杨根思与敌同身亡那样的牺牲。但新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背炸药包”的血性胆气须臾不可或缺,永远不能丢弃,它作为一种精神,是穿越时空的光芒,映照我们前进的征途;它作为一种力量,是攻坚克难的法宝,激荡我们奋斗的热血。

彭德怀同志说:“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改革发展,冲锋在前,也需要一种“背炸药包”精神,炸掉的是前进路上一个个“暗礁”“陡坡”“险峰”。焦裕禄为改变兰考的贫穷落后面貌,忍着病痛奔走在工作一线;杨善洲为绿化家乡的荒山,不辞辛苦,宵衣旰食,活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沈浩为带领小岗村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日夜操劳,废寝忘食;罗阳为国防工业发奋拼搏,不遗余力,用生命托举起歼-15战机;林俊德忠心报国,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背炸药包”之所以是一种特权,“特”就特在“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而这种“特殊”恰恰在于不搞特殊、没有特权。然而,现实中有个别党员,不仅淡化了“背炸药包”的血性,反而多了“躺特权椅”的官味。有的自视“特殊党员”,热衷于搞家长制、一言堂;有的自诩“特殊人物”,官气十足,用权任性;有的自享“特殊待遇”,超标准享受,潜规则行事;有的自居“特殊地位”,蔑视法纪,为所欲为。如此种种,终将会被党规党纪“炸”得粉身碎骨。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背炸药包这一共产党员的特权,如同一缕阳光、一泓清泉、一道闪电,滋润思想的蓓蕾,驱动精神的帆樯,引领前进的航向,激励后人受命忘“难”、临阵忘“惧”、公而忘“私”,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最终展得胜之旗、结必胜之果。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