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的11名官兵代表中国陆军赴巴基斯坦门格拉地区参加“团队精神”国际军事竞赛,与6个国家15支精英分队同场较量,勇夺冠军!然而,离开巴基斯坦前,带队的旅长王炳军特地给旅里打去电话:表彰大会推迟举行,时间待定……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巴基斯坦“团队精神”国际军事竞赛徽章
门格拉之镜,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实战化”
——透视西部战区陆军某旅一份国际军事竞赛总结报告里的硝烟味
■干作余 马振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孙利波
专机飞离巴基斯坦努尔汗军用机场的一刹那,机舱里一片欢呼。来自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的11名官兵,脖子上都挂着金灿灿的奖牌——
他们代表中国陆军赴巴基斯坦门格拉地区参加“团队精神”国际军事竞赛,与6个国家15支精英分队同场较量,勇夺冠军!
欢声笑语并未持续多久,当飞机结束爬升,开始平飞时,大家渐次进入梦乡,粗重的鼾声此起彼伏……小伙子们太累了,连续几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都高度紧绷,一个甜梦,或许就是他们此刻最大的幸福。
与队员们松弛的状态不同,带队的旅长王炳军心里却并不轻松,几天的参赛经历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离开巴基斯坦前,王炳军特地给旅里打去电话:表彰大会推迟举行,时间待定。
要等待什么?“等我们看透门格拉这面镜子,看懂这些日日夜夜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实战化’。”王炳军说,只有认真总结竞赛背后的东西,才能收获比金牌更宝贵的东西。
回到部队,王炳军立即组织参赛队员、教练员和机关干部集中研究,半个月后形成了一份万余字的总结报告及训练教材。
一场境外硝烟,一串思考萦怀。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巴基斯坦门格拉的三天两夜,从一个个细节中探究开展实战化训练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陌生环境
竞赛开始前,包括裁判在内,都不知道比赛地点在哪儿、环境如何
巴基斯坦东北部,门格拉地区。一场国际性竞赛即将拉开战幕。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包括裁判和东道主代表队在内,谁都不知道具体的比赛地点在哪儿。
“不知道在哪儿比赛,就不能提前熟悉地形、开展针对性训练,一切都要凭平时练就的真本事。”中国代表队领队、某旅旅长王炳军说。
直到开幕式前两天,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部才带来密封的竞赛路线图,组织裁判、导调人员进场选点,设计考核路线。
在战场上,环境永远是未知数。竞赛地域是一片原始丛林,不时出没着毒蛇猛兽。出发前,巴方裁判宣布,在丛林中遇到猛兽威胁生命的情况,可自行开枪。
“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种比赛,这一回最提神。”队员宋振海摸了摸腰间的手雷,重新检查一遍弹药、装具,钻进丛林中。
根据竞赛规则,每支队伍在丛林渗透时,禁止使用北斗、GPS等智能电子设备,只能用地图和指北针判定方位,确定行军路线。原始丛林地貌复杂,巴军地图标注简略,按图行进往往会遇到地图上并没有标注的断崖、深沟。
环境越陌生,越考验参赛队员的战场生存能力。3天2夜的竞赛中,中国队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在丛林中艰难地赶到一个又一个指定地点完成考核。组长刘近感慨道:“在国内对训练场地太熟悉了,地图上的沟沟坎坎在现地都能找到。可在这儿,巴方地图的注记格式和中国的不一样,必须熟练运用军事地形学,晚上观察星座变化,白天判断山脉走势才能辨明方向,否则都不知道路怎么走,更别说到任务点参加考核了。”
特战队员通过“懒人梯”特种障碍。李审荣 摄
关键词二:应急能力
比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开始,31个课目打破计划随机安排
“军人时刻准备打仗。”竞赛归来,队员卢志强对这句话感受更深了。
主办方通知的比赛时间前一天,按照计划,2名裁判带着各国队员勘察场地。车辆在山路上颠簸行驶,一座训练中心突然横在他们眼前。
“呼叫炮火打击课目开始!”一下车,裁判就要求卢志强等3名中国队员立即开始考核。比赛竟然不打招呼提前开始了?这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大屏幕上投放着打击目标的模拟场景,卢志强的作业工具只有一份概略地图和绘图工具。只能对着屏幕观察,不能到现地识别目标,他感到“压力山大”。
卢志强反复把屏幕上的图像和地图对照比较,判断位置,再演算方位、距离,上报的打击坐标经模拟炮火打击系统显示后,距目标点偏差50米,修正后一举命中了目标。巴方裁判伸出了大拇指,卢志强却已满头是汗。
从这个课目开始,竞赛正式打响——所有课目全部被打乱,不再按前期通知的顺序进行,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下一个竞赛课目是什么。
前期明确,泅渡课目安排在白天,可竞赛当天却临机调整到了晚上。夜间泅渡,意味着手语失去作用。
“用荧光棒传递信息。”组长刘近当机立断。率先潜入河水的队员察明水情,悄无声息地向对岸游去。不一会儿,对岸亮起淡绿色的光源:这是确认行动地域安全的信号。其余队员2人1组相继过河。
荧光棒光源弱,不易被“敌人”发现,传递信号也方便。中国队的随机应变得到巴方裁判的认可。
竞赛过程中也常常伴着随机考核。第1天中午,裁判指定副组长马峰成为“伤员”,其他7名队员必须通过一个长约150米,直径70公分左右的半地下管道,将“伤员”转移。
管道狭长,前面的队员一进去,管道内立马漆黑一片。阴暗潮湿的管道让人担心有毒蛇出没,闷热的环境使得管道内缺氧,队员们只能四肢并用一点点摸索着向前爬行。
不知道过了多久,马峰终于被“救护”出来了。“100多米的距离,仿佛永远也到不了头。这种黑暗封闭的环境让人感到既压抑又害怕,在国内接受的心理行为训练还是很有用的。”提到这段经历,马峰仍然心有余悸。
关键词三:战术素养
参赛队本身就是一个班战斗小组,对战术的考量远大于基本技能
“一切都得站在战场上思考。”队员林治世的一个细节赢得外国军人的交口称赞。
每到一个休息点,当别人调整休息时,林治世就开始忙活起来。他随身带着一个黑色塑料袋,团队所有的食物包装、生活垃圾全部装进袋子,人员粪便也就地掩埋。
“这不是闲着没事干,战场上,任何遗失的物品都会暴露行踪。”3天2夜的竞赛全程,林治世一丝不苟地处理着战场痕迹。他还故意绕着“8”字形走,来来回回折返很多趟,混乱的气味圈让追踪的巴基斯坦军犬都失去了目标。
“战斗命令下达”这个课目让组长刘近颇感自豪:“这个课目主要考战术素养,指挥员对上级意图理解透彻,才能将本级任务部署清楚。”
按照竞赛规则,每个参赛队由1名上尉军官、2名士官、5名士兵组成,8人分别担任指挥员、机枪手、步枪手、无线电操作手、卫生兵等角色。考核当天,裁判组下发的英文战术想定足有3页纸。刘近从头到尾细细读了两遍,心里大概有了判断,这时已经快20分钟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他将8名队员分成3组,1名队员协助他拟制战斗命令,另两组队员分别开始堆制沙盘、绘制简易行军地图。不到20分钟,一个概略行动地域地貌沙盘被堆制出来了。
刘近结合沙盘,将上级意图、本级任务、战斗编组、行进路线等要素一一明确,穿插简要战术分析。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用时48分钟。下达完作战任务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考核结束后,其他参赛队堆制的沙盘都被推平,只有中国队的沙盘被保留了下来。巴方还邀请其他参赛队和观摩团成员前来参观,称赞这是最棒的战斗命令下达过程。
关键词四:实战效果
裁判多有实战经验,赛场没有标准答案,以实战效果评判竞赛成绩
走大路,还是钻丛林?
眼前的大路平坦开阔,自然节省时间体力,方便下一个课目考核。穿丛林,密密的荆棘不仅容易让队员受伤,在丛林中开路也会消耗不少体力,甚至迷失方向,赶不到指定的考核点。
刘近果断下令:整个小组丛林渗透,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前进。
遇到林木繁茂难以通行的地方,队员们只能轮流用砍刀砍断枝条,用背囊压断荆棘,一步一步推进。走到第1天下午,不少队员胳膊上、脸上都被荆棘划出细密的伤痕,衣服也被剐烂了。
但这个选择却让巴方裁判给出了高分,原因就是符合实战要求。
符合实战要求,就是评判竞赛成绩的核心标准。巴方裁判由拥有参战经历、战场经验丰富的军官担任。每个课目考核,裁判都会在情况处置后,询问组长和队员这样处置的实战理由。与这样的裁判过招,刘近时时刻刻打足十二分精神。
“神出鬼没”是队员赵世朋对裁判的又一个印象。
在渗透中,赵世朋不时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一次,望远镜中出现一个牧羊人,他袍中闪过的一个黑点却引起赵世朋的怀疑。仔细观察,他看清楚了——是一台DV摄像机。
整个队伍立刻停止前进,就地隐蔽。赵世朋和另一名队员兵分两路,悄悄转到牧羊人身后。说时迟那时快,一举将牧羊人制伏。
果然,牧羊人是便衣裁判,手中的摄像机用来记录参赛队行动。原来,除了各个点位上戴证的裁判外,巴方还安排了若干便衣裁判,让参赛队无从分辨,却时刻观察着参赛队的情况。如果参赛队没有敌情观念,不按战术动作行进,就会被拍摄记录下来,酌情扣分。
门格拉归来,这个旅按照“团队精神”竞赛模式,在全旅开展班组战斗行动集训,参赛的11名队员全部担任教练员。旅长王炳军总结道:“门格拉的硝烟让我更清楚了实战化训练的切入点,为部队开展训练提供了有益借鉴,这才是我们收获的更宝贵的东西。”
从“米、秒、环”中跳出来
■王炳军
领队参加“团队精神”国际竞赛,我感到,提升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必须尽快实现从注重“米、秒、环”定量标准向重视战术运用定性标准的转变。
此次竞赛,31个内容中的25个都是以定性评判来评定成绩,主要评判指挥员和战斗员在作战行动中的临机决策、战术运用和指挥能力。巴方实战经验丰富,这种评判标准本身就是他们实战经验的总结。反观当前部队抓实战化训练现状,用“投了多少米、跑了多少秒、打了多少环”等操作技能考量训练水平的做法,仍然是不少部队抓实战化训练的主流。
战斗技能永远只是遂行作战的基础,把战斗技能运用到作战行动中才是真正的实战化训练。把实战化训练定位在练就精湛战斗技能上,只是在低层次徘徊,突出战场运用的能力训练才算牵住了实战化训练的“牛鼻子”。
《军语》定义:“实战化训练是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训练”。我理解就是所谓的“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现有模式,把理解作战任务,判断战场环境,定下行动决心,灵活运用战术等技能考量作为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检验标准,推进部队按实际作战要求抓实战化训练,练实战本领。
战斗技能精湛和打仗本领过硬永远不能画等号。就好比,一个优秀的射手在战场上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把战斗技能灵活地运用到战场上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胜战本领,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投入大量精力来研究和探讨,“团队精神”国际竞赛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