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概莫能外。对夯实实战化训练、打通与未来战场“最后一公里”来讲,也有个如何认识自我、如何看待训练的“正心”问题。当前,在重组重塑过程中,抓好实战化训练落实,重在转变观念,端正心态求实务实。
争胜不唯胜
“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是部队应有的血性和作风,也是助推实战化训练的重要“引擎”。近几年,全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创破纪录、联演联训等活动,大比大练蔚然成风。但在“针尖”对“麦芒”的比拼中,过分在乎输赢、片面追求分数的问题也不同程度显现,有的违背训练规律“跳跃式”组训,考啥训啥、演啥训啥;有的违背实战要求,不考虑敌情因素和战场实际,一厢情愿设计组织,盯着分数做文章。实战化训练中要真正克服摆假把式、消极保安全等顽症痼疾,从演训上看应注意以下几点:
内容要服从任务。设计演训内容不能赶时髦,力避假大空,必须针对未来遂行任务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被动局面和棘手问题,突出实战必备的、能力急需的、战场管用的,真正设真设难设险,使部队在破解难题中提升实战能力。
考场要服从战场。努力构建形神兼备的对手条件、现地相似的地形条件、激烈交锋的对抗条件、全维制约的电磁条件,使考场“无限趋近”战场,让部队得到近似实战的锻炼和锤打。
成绩要服从能力。正确处理考评体系与实战需求的关系,围绕“侦、控、打、防、保”这一作战的闭合回路,区分不同能力需求,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不唯分数论,实现演训考评由考成绩向考能力的根本性转变。
从难不超难
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是实战化训练的应有之义。古今中外,任何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无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严格锤炼而成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从难”不等于“超难”,不是过分强调超出大纲规范标准、超出人体生理极限、超出装备性能指标、超出战场能力所需,越高越好、层层加码。这样既不符合科学训练规律,也违背了战训一致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训练消耗,可谓得不偿失。
抓住按纲施训这个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抓实战化训练必须在基础训练上用真招、下狠劲。《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作为军事训练的基本“法”,是多年来反复研究、论证、完善的结果,是全军官兵智慧的结晶,是抓训、组训、治训的基本依据,必须要把大纲规定的课目训全、时间训足、岗位训到、标准训实,把实战化训练的地基夯实。
把住科学组训这个核心。根据参训者的文化程度、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坚持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灵活组训、科学施训,方法上不搞“一刀切”、进度上不搞“齐步走”,使官兵既受严格训练,又能劳逸结合,在规定时间内提高训练质量效益。
扭住精细管训这个关键。训练、管理是实战化训练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要按照“训为战”“管为战”的思路抓训管训,规范组训程序、落实考评问责,全过程、全时段监管实战化训练,做到以训促管、以管促训、训管结合。
学洋不媚洋
学习借鉴外军提供了实战化训练的“观察哨”。但由于国情军情不同,一味的“拿来主义”、完全的“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容易造成“水土不服”、吃“夹生饭”。面对信息化战争快速发展的大势,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创造。要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也要防止生吞活剥、食洋不化。
注重去伪存真。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精兵与精兵的交锋,要科学审视和科学分析,用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这个“试金石”,辨别外军训练经验“真与伪”,去除背离作战规律、违背制胜机理的“伪”,保留符合作战特点、贴近转型建设的“真”。
注重去粗取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要以“可用、好用、实用”为尺子,紧贴现实威胁、紧贴使命任务、紧贴能力现状,精细筛选,进而为我所用,努力削减与外军实战化训练上的差距。
注重去虚求实。外军训练中也不乏假虚空的东西,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用问题的眼光、质疑的态度、工匠的精神,深入剖析、精准甄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跟在别人屁股后头亦步亦趋,什么都是好的。
创新不造新
军事领域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实战化训练提速升级的“金钥匙”。但“创新”不是“造新”,用一些新名词,贴一些新标签,有表无实,实际上还是老一套。
以“大数据”为基础建档立案。大数据的运用有助于对实战化训练全过程精准控制,要精细制订训练计划、分类细化课目设置、定期进行分析研究、逐人建立训练档案,进一步摸清人装能力底数,确保实战化训练精准落实。
以“互联网+”为手段共享升级。实战化训练可以借鉴“互联网+”手段,依托现有网络资源,共享训练数据、共享训练成果、共享训练资源,实现实战化训练数据对接、要素聚集、效果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