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历史一再证明,创新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个军事落后的国家无法有效捍卫国家利益,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战争史就是创新与变革的思维对决演绎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火硝烟中一路成长,在毛泽东思想的创新性引领和指导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令蒙受了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仍然需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之以恒地建设创新型军队,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建设创新型军队,需要保持危机意识。对一支军队来说,危机意识与物质力量同样重要。美军的综合战力之所以雄冠全球,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高度重视研究失败的危机意识。美军不遗余力地为自己营造“哀兵”氛围:各类演习中美方屡屡失败,欧文堡国家训练基地的“摩步近卫团”击败了每一个对阵的对手,黑海想定航母遭俄罗斯重创,利文沃斯堡的“陆军经验教训中心”重点搜集败仗中的经验教训,直接用于编制想定……海湾战争胜利后,深刻的危机意识有效防止了美军的懈怠,不仅没有解除精神武装,反而率先发起新军事变革。20多年来,美军的创新步伐从未停止,甚至连作战条令都制成活页的,便于随时修订。
建设创新型军队,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发现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创新也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都是从提出划时代的问题开启新里程的。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世界上许多新发明新创造都源于疑问、基于问题。化学元素镭的发现,源于居里夫人对实验废弃物中发光现象的疑问。李政道和杨振宁以大胆质疑精神,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兵法上讲:“谋之于未变之前,治之于未乱之时。”每场战争都有不同于以往的问题,提前发现问题,先敌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胜战几率。
建设创新型军队,需要走出职业成见。哥德尔定理告诉我们,任何形式逻辑的公理系统,如果长期不改变前提,总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思维,最终都容易走向“常规”的误区。一个人如果总是从事同一种工作,他接受外界事物的范围就容易被固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固定的观念,工作思路和方法都会套路化、模式化。讨论未来战争时我们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坦克兵出身的专家反感别人说坦克在未来战场上的地位降低了;“炮兵通”则可能有意无意地强调,炮兵永远是“战争之神”……各路专家聚在一起,往往会出现各自强调自身重要性的争论。陷入固执的职业成见后,所谓的军事创新不过成了现有装备的逐代替换,发展也只能是按部就班的直线运动。所以,为了克服专业成见,应该时常换一换研究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才更容易跳出狭隘的思维之网。
建设创新型军队,需要摒弃自我限制。日常工作中,想打破常规做事,通常会遇到较多阻力。想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常因“史无前例”而不被众人接受。然而,关键时刻,真正推动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往往是勇于破禁的关键少数。变革图强是一种艰难的创造性活动。如果习惯于从“不可能”出发,先找各种限定因素,当然容易犹豫徘徊,难以前行;如果先以“最大预期原则”设计未来目标和蓝图,再以“最小阻力原则”,选择走向未来的路径,则更可能收获“柳暗花明”。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不断打破禁锢,用超凡的胆略和智慧,冲破思想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