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拿破仑曾说:“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根据力学原理,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反方向力作用时,总是强力克服弱力,使物体向力强的方向加速运动。就一次战斗、一场战局而言,遵循的也是强胜弱败的普遍规律。“强力胜弱力”是作战制胜的基本机理,但在实践中会有不同的实现路径。
合力胜单力
单力是单个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之力,是一种不依赖于其他要素、单元的力量;合力是诸作战要素、作战单元融合之力,是一种体系性的整体力量。在各单力一定的情况下,结构力的生成水平直接决定着合力的提升幅度,促成结构力的涌现是合力胜单力的关键。
生成功能性结构力。双眼的视敏度不是单眼的2倍,而是7~9倍,而且将单眼的定向功能拓展为定位,实现了由方位判断向距离判断的功能拓展。在作战中,通过编组作战力量可以优化组元的功能结构,通过配置作战部队可以优化空间维结构,通过确定各作战要素的使用时机和顺序可以优化时间维结构,通过组织协同可以优化关系维结构,共同催生作战体系结构力的涌现。在作战力量日益模块化、小型化的信息化战场上,生成功能性结构力是实现合力胜单力的基本途径。
激活信息性结构力。信息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于物质和能量,主要是控制和引导兵力兵器的流向,使其在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发挥关键作用,通过调控战斗力的着力点来实现结构力的涌现。据统计,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普通炸弹进行“地毯式”轰炸,平均每210枚炸弹中有1枚命中目标,而在1972年1月至5月投掷的2700余枚激光制导炸弹中,约有1600枚命中目标,命中率近60%。正是信息对能量释放着力点的改变,有效改进了火力对目标的毁伤结构,显著提升了火力打击威力,实现了毁伤力的非线性跃升。
用好互补性结构力。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任何作战平台、作战单元都同时存在着长板和短板,单独使用,短板将决定其战斗力的大小;如果与其他作战平台、单元互补,则可以将其短板补长,通过改变能力结构实现新质作战能力的生成。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装备的“标准”型防空导弹射程较远,但舰载雷达的探测距离较近,所以只能打击雷达视距内的目标。1996年初,在一架试验飞机为其提供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发射了4枚“标准”防空导弹,成功地拦截了远在3倍雷达视距以外的4枚巡航导弹,正是互补性结构力的涌现,使“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具备了超视距打击力。
聚力胜散力
集中兵力是古今中外用兵的基本法则。合则力聚,分则力散。在信息化战场上,实现聚力胜散力,已不能单纯依赖传统上的兵力兵器数量之聚,而应注重形散神聚,通过聚焦作战效能,实现战斗力的聚合。
要素联动聚力。在战场通用态势图的支撑下,通过密切协同,各作战要素快速联动,实现作战效能的聚合。一是兵力联动。通过兵力快速重组、随机自主协同和快速机动,聚合兵力的突击威力,对预定作战目标释放攻击力,实现兵力作战效能集中。二是火力联动。通过同步研判、互动研讨和任务分配,聚合不同军兵种、不同平台、不同种类的火力打击威力,实现火力作战效能的集中。三是兵力火力联动。通过兵力指示目标、引导火力和反馈打击效果,将火力聚焦到特定目标,实现兵力和火力作战效能的集中。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广泛采用末端士兵呼叫和引导空中火力的办法,实现了地面作战与空中火力的高效聚合,大量杀伤了伊陆军作战力量。
信息赋能聚力。依托战场信息网络系统,支撑战场信息快速有序流动,实现战斗力聚能。一方面,信息共享可以提高作战平台的反应速度,充分发挥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另一方面,可以使指挥员更清楚地看到敌人在哪里、友邻在哪里,有效缩短“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指挥周期,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和行动优势,实现指挥效能的倍增。外军从数字化部队演习中得出结论:数字化部队的战场态势共享能力可使其战斗力提高50%~60%;一个数字化师的作战能力相当于一个非数字化军,其控制地域为240×500千米,是非数字化师的3倍。
破坏对方聚力。在聚己之力的同时,通过调动对方,散彼之力,可以达成与聚己之力同等之效。调动对方,一方面可采取隐真的方法,使敌因“不知战地,不知战日”,进而“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达成“我专而敌分”的效果。另一方面,采取示假的方法,通过欺骗、佯动等手段牵制对方,造成其战斗力的分散,为己方聚力胜敌创造条件。
实力胜虚力
实力是充盈、饱满旺盛之力,虚力是缺失、亏空虚弱之力,两者相比较而存在,但也各有其质和量的规定性。实力的一方拥有优于对方的强力,虚力一方则处于弱力的地位。作战中,双方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对方的虚力之处,再以己之实力战而胜之。实现实力胜虚力的关键是发现、创造并利用对方战斗力的缺失亏空之处。
打击敌薄弱力量。导致敌方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自身力量弱小,如兵力数量少、武器装备差、训练不足、将帅无能、内部不和、军心涣散等。二是兵力部署不均衡,如防御方的结合部、纵深或次要防御方向,进攻方的间隙、纵深或次要进攻方向等,抓住这些力量相对薄弱之处,容易形成以己之实对敌之虚的态势,并战而胜之。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正是利用埃及第二军和第三军之间10千米宽的间隙,向运河西岸穿插迂回,才达成了战局由被动向主动的逆转。
制造敌虚弱状态。运动的物质为形,物质的运动为势。形动则势生,势动则形变。在战场上,作战力量处于不同的形,就会有不同的势,半渡之旅较过河列阵之旅更虚弱,运动之兵较守城之兵更虚弱,疲惫之师较安逸之师更虚弱,等等,不一而足。通过调动敌人,可以使其由强壮状态转化为虚弱状态,“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典型的弱敌之法。在信息化战场上,使对手处于虚弱状态仍是实现实力胜虚力的重要途径。
瞄准敌脆弱结构。作战体系是由诸作战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构建而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总会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可避免的脆弱之处,并成为制约作战能力充分发挥的“瓶颈”。优先打击敌脆弱之处,可以有效肢解其作战体系,瓦解其作战能力。
利用敌懈怠思想。作战中,不仅要善于利用对方的思想懈怠,而且要千方百计地诱发敌方的麻痹、轻敌甚至骄横,使其处于无备状态,进而由作战力量之强转化为战斗力之弱,再通过攻其不意,实现实力胜虚力。
巧力胜拙力
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之分,而且有方向之别,通过巧妙改变力的方向,可以实现以小力化解大力。与之类似,部队的战斗力既表现为量的大小(如战斗力指数),也具有质的不同(如反坦克力、防空力等),而且彼此之间构成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巧妙运用不同质的战斗力,甚至借助自然之力,同样可以实现以小搏大、以小胜大。
选用“天敌”类力。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处于高端的动物往往是低端动物的天敌,比如猫与老鼠,前者就是后者的天敌。在战场上,由于武器装备种类不同、用途各异,也存在着相克关系,使某一类型的作战力量成为另一类型作战力量的“天敌”。比如,机械化部队对摩托化部队具有明显的优势,武装直升机部队是机械化部队的克星,防空部队则是武装直升机部队的克星,摩托化步兵在一定条件下则会成为防空兵部队的克星。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第二师正是巧妙地运用战斗力指数远小于坦克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等轻武器布设埋伏,仅3分钟就击毁了以军第190装甲旅的85辆坦克,使以军王牌部队全军覆没。可见,针对对方作战力量,选用其“天敌”类作战力量,可以有效达成巧力胜拙力。
善用干扰类力。应对日益普及的精确制导武器,提高自身抗打击能力无疑是重要防范措施之一,但此法犹如与敌正面硬碰,往往事倍功半。若针对其制导原理,施以巧妙的干扰,如针对激光制导实施有源或无源干扰、针对地形匹配制导实施机动或改造地形等,则可使精确制导弹药无法导向真目标或将其引向假目标,进而巧妙化解对方的精确打击,不仅将使抗敌精确打击的难度变小、操作更便捷,而且效果也更好、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