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战机‘作战’中受损,飞行员被迫海上跳伞,落水位置北纬××,东经××,请立即组织救援!”南部战区空军某海上训练基地接到上级险情通报后,立即启动军地联合搜救机制,迅速发布紧急救援令。很快,该基地一艘搜救艇和地方海上救助局一艘救助船集结到位,劈波斩浪赶赴遇险海域,双管齐下展开军地联合海上救援。这是9月13日,南部战区空军某海上训练基地联合地方组织实战背景下海上跳伞飞行员搜救演练的情景。
遇险飞行员搜救是作战保障的重要任务之一,能否及时展开救助,直接关系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和战斗力的保存。飞行员一旦遇险跳伞,泡在海水中身体机能会快速下降,并随时可能遭到鲨鱼、水母等危险生物袭击,搜救力量早一分钟到达现场,遇险者就多一分生还机会。该基地是海上搜救的专业部队,搜救设备先进,指挥程序高效,但由于搜救海域广阔,仅依靠其自身力量难以同时完成多点应急救援任务。为此,他们着眼未来海上作战特点,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求,积极与地方海上救助机构建立联合搜救机制,借助地方海上搜救力量在潜水救生、水面救援等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提高部队“准确定位、快速到达、及时发现、安全营救”的应急搜救能力。
此次演练改变了以往“共同搜索、共同营救”的方式,军地双方完全按照实战要求进行演练,谁先发现目标谁先展开救援,随后到达者协助救援并承担警戒任务。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搜救过程中双方不时通过电台共享数据、商讨搜救对策,地方救助船率先发现“遇险”飞行员并展开营救,部队搜救艇到达后立即转入护卫角色,实时监控海面动态,严防“敌”海面目标或其他船只干扰搜救任务。“遇险”飞行员被打捞上船后,地方船员全力配合军医实施现场紧急救护,并在最佳救援时间内将伤者送至驻地医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演练筹划过程中军地双方多次召开协调会,细化指挥协同、视频监控、船艇保障、通信保障等程序方法,研究演练任务、通信联络、船艇停泊、搜索救护等具体事宜,对模拟遇险飞行员呛水、溺水和电机失效、靠泊困难等特情,逐一研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处置方法,确保演练达到预期目的。演练结束后,他们及时召开检讨反思会,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该基地司令员陈兴元介绍,此次演练军地实现了资源共用、经验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了军地联合搜救的指挥流程和救援模式,丰富完善了军地一体、多元融合、指挥高效的海上搜救机制,下一步军地双方将继续在信息传递、力量整合、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为空军部队遂行全域作战提供坚强的海上救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