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注重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
时间:2017-12-05 浏览:11852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吴正桂

阅读提示

●新型作战力量要形成并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离不开完善充足的动员能力建设。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离不开完善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新型作战力量及其动员能力建设始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以崭新的思路细化动员举措,以期达成良好的动员效果。

●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效果如何最终需要接受实战检验,为此必须注重推动其实战化训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新型作战力量是夺取信息化战场主动权的“杀手锏”,也是构成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的关键。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推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以求在未来战争中形成和保持优势。我军不仅要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战略重点,亦需重视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以充分发挥新型作战力量潜能。

完善充足的动员能力是保证新型作战力量持续发挥潜能的关键一环

新型作战力量作为军事领域发展的排头兵,往往具有传统作战力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战斗力的提升最为直接而迅速。二战时期,坦克、飞机等装甲、空中突击兵力作为当时的新型作战力量,曾经成为构成德国“闪击战”的重要元素,横扫欧洲。上世纪70年代,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成为助力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因素,为新军事革命的孕育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军事革命正在加速推进,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型作战力量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能否抓住难得机遇,把先进技术和新型作战思想有机融合,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影响和决定着军队未来。

然而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新型作战力量要形成并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离不开完善充足的动员能力建设。二战初期,德国依靠坦克集群与空军协同等新型作战力量实施“闪击战”,最初能够所向披靡,既是因为其军事理论上的领先,也是因为其源源不断的动员储备。据统计,到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之前,德国在已占领的欧洲国家获得的物资总额高达90亿英镑,其中缴获的坦克等武器可装备数十个装甲师。尤其是德国充分利用所占领的法国等国的工厂设备,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新型装备,其中仅利用法国生产线就制造了3千架飞机,为其实施“闪击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而德国之所以在不列颠空战中遭受开战以后的第一次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军的动员能力不容小视,仅向美国“借用”的最新式战机就达数百架。至于后来德军在侵苏后期进攻乏力,尤其是兵败莫斯科城下,除了战略失误的原因外,也与其新型作战力量兵源不足、军官不足、武器装备不足密不可分。相反,苏联则在向东部国土搬迁生产设备的同时,对这些设备加以重组,迅速投入生产前线急需的坦克、飞机等武器。源源不断的武器供给加上充沛的人力资源,使苏军大纵深作战逐步形成压倒德军的优势,最终彻底扭转了战局。同样,纵观美军近年来实施的多场局部战争,可以说既是展现新型作战力量的舞台,也是任何一场战争都离不开新型作战动员保障的明证。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与盟军的情报通信系统,大部分都是由征召来的地方技术人员实施运作保障的。此外,闻名世界的“硅谷”不仅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美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发的基地之一。

如果说新型作战力量是现代战争中进攻的刀锋,那么相关动员能力则是其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防动员工作必须主动识变、思变、应变,多渠道多路径将新型作战力量动员纳入建设体系,破除旧观念、旧思维、旧模式,深入研究动员方式、使用手段等课题,使国防动员建设更加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

多途径多渠道提高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水平

完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任务,离不开完善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现代新兴技术群是新型作战力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此类技术的不断发展客观上决定了新型作战力量及其动员能力建设,始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以崭新的思路细化动员举措,以期达成良好的动员效果。

摸清新型作战力量国防动员基数。掌握新型作战力量动员潜力现状,是达成理想动员效果的前提之一。应切实根据军事斗争准备需要,认真抓好新型作战力量动员潜力调查,摸清相关兵员能力素质、年龄结构、专业性质及分布情况,特别是战略预警、战略投送、特种作战等退伍军人的数量、质量情况。把新型作战力量兵员征集、服役和储备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推进,注重从源头上加强新型作战后备力量储备工作。在重点方向、重点地区,以现役部队为轴心进行后备力量储备,以满足新型作战力量国防动员需求。摸清与新型作战力量相关的技术动员底数与质量,保障战时能够迅速组建、扩建部队所需专业技术力量。

完善新型作战力量动员法规。新型作战力量的兴起是破旧立新的过程,涉及的领域广泛、情况多样,必须把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大相关立法工作。事实上,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如仅在网络领域,美国就曾先后出台《网络空间人才国家倡议》《国家网络安全人才框架》等文件,强调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为美军网络作战力量提供优秀人才。当前,尤其需要以现有国防动员法规为基础,适当修改完善与新型作战力量动员相关的法律条款,为新型作战力量动员及训练提供良好的法制化运行条件。还可考虑制定专项新型作战力量动员法,就动员任务、时机区分,动员指挥的相关程序,动员资源的储备方式和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

注重战略统筹协调推进。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对整个军事系统而言具有革命性、系统性的推动作用,但相关动员领域也往往是经济发展前沿与尖端科技密集产业,因此要注重在战略层面搞好规划统筹。在突出重点、保障急需的前提下,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做到既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又能形成良好的动员效果,确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决不能因盲目追求动员能力的快速发展而影响经济建设,但也不能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动员保障需求。

注重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向实战化转化

新型作战力量动员能力建设效果如何,最终需要接受实战检验,为此必须注意推动其实战化训练。

制定科学完善的动员预案。依据战时可能担负的动员任务和本地区国防动员潜力的分布情况,拟制新型作战力量动员预案,这既是有效实施动员的基本依据,也是快速、高效完成各种动员任务的关键所在。制定预案要力求周密、可行,并留有一定的弹性和余地,切实保证预案的实用性。重视分类规划国防动员预案,使国防动员计划预案形成系列,做到纵横连贯、目标明确、适应性强。善于总结动员演练、抢险救灾等经验,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大力推进新型作战后备力量训练。新型作战后备力量要形成强大战斗力,需要反复进行实战化训练。要定期根据预案内容组织必要的动员集结演练,检查动员机关组织国防动员的能力、后备力量在位情况及其素质状况,确保平时对接渠道畅通,战时迅速实施动员。注重通过演习、训练、模拟等方式,检验提高新型作战后备力量和军民通用技术的作战效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发展,从而保证后备兵员技术提前适应战争需要,熟练掌握战法运用,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通过新型作战后备力量实战化训练,还可发现动员预案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时进行完善改进。

突出后备力量战斗精神培育。在科索沃战争最后阶段,北约的轰炸严重破坏了前南联盟城市排污系统,产生了所谓“马桶效应”,也就是马桶不能使用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加上电力、运输、食品等日益短缺,最终促使民众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反对与北约作战。这一事例的警示意义在于,要提高“战争耐受力”就不能不重视国防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善于借助新设立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回顾中华民族苦难的过去,增强新型作战后备力量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其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爱国热情。同时,还可借助定期培训、广泛开展实战化训练等方式渗透战斗精神培育。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