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回望镇南关
时间:2018-03-23 浏览:137600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丁仕峰

123年前的今天,1895年3月23日清晨,一支装备先进的法国军队悍然进逼中国广西边城镇南关,他们本以为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战术代差,可以轻易拿下中国的西南门户。孰料,仅仅一天后,他们就被武器落后的对手打得丢盔弃甲,一路狂奔两百多里。去年上映的电影《龙之战》,就再现了镇南关大捷这一以弱胜强的战史奇观。

也许是中国人在近代战场上输得太多,也许是后来清政府和法国媾和的条约让步太多,镇南关城下来之不易的胜利,反而湮没在“中国不败而败”的政治屈辱中。然而,有一个基本事实不容忽略:中法两军存在明显的技战术代差,弱者仅靠侥幸是不可能战胜强敌的,这场胜利的背后,是睿智同鲁莽的较量,是战法对技术的逆袭,是勇气和野心的搏杀。

胜利源自英明的决策。史记有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无论战争形态如何演变,战争首先是统帅之间的决策较量,统帅决策水平的高低,有时能够决定战场的胜败。同样是对战外国军队,僧格林沁在八里桥之战中一味蛮干,以骑兵硬冲英法军队,结果在对手的绝对火力优势下输得干干净净。相比之下,法国人在镇南关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对手——老将冯子材。他既是广西本地人,又长年担任广西提督,还三次应越南政府请求率部入越作战,对越南特别是越北地区的地形颇为熟悉。在判定敌方主攻方向时,他料定镇南关是敌人必经之地,即使当地人谣传法军“将由钦廉攻南宁”,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厚集兵力于镇南关。镇南关战役前,冯子材又派兵主动夜袭法军出击地点文渊(今越南同登),打乱法军作战部署,刺激法军急切进军。镇南关战役中,冯子材指挥得当,先是以顽强的阵地战消耗法军锐气,之后及时指挥左右两翼转入反攻,成功击败强敌。法军败退后,他率军乘胜追击,连续追击两百余里,不给侵略者以喘息机会,一举扭转了中法战争战局。纵观镇南关战役全程,冯子材展现出了极高的战役决策水平,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兵家要义。

胜利源自得当的战法。从技战术水平看,镇南关之战双方不是一个时代的对手。法军已经全部实现了武器装备近代化,大量装备前膛枪、机关枪和火炮;中国军队虽拥有优势兵力,部分装备了先进的后膛枪,但绝大多数仍使用冷兵器,战术训练也弱于对手。按照两次鸦片战争的经验,中国军队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然而,中国军队借助地形优势构筑了有利的战场。按照法军主将尼格里上校战前侦察的说法,“从镇南关附近到远方天边的大山,到处都是堡垒。一串的工事层层叠叠筑在山路两旁,形成了坚固的阵地”。然而,在骄狂的法国内阁遥控指挥下,法军没有集中兵力就贸然进击,结果一头撞在了中国军队精心构筑的工事前。无论法军攻打哪一点,都会遭到其余各点中国军队的侧翼夹击,后路也容易被切断。法军不仅把本应速战速决的破袭战打成了久攻不下的阵地战,还把区区两千多人的有限兵力分成两拨,一线兵力强攻坚固营垒,二线预备队坐视观望,如此荒唐的兵力部署焉能不败?这就启示我们,战法是永不过时的战争艺术,谁战法运用得当,谁才能占据更大赢面,战法的胜利往往建立在对手的失误之上。

胜利源自不屈的勇气。战场是勇敢者的舞台,战争是意志力的对抗。俄国名将苏沃洛夫有一句名言“刺刀见红是步兵之魂。”刘伯承元帅也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镇南关战役爆发前,中国军队一度被法军击败,从越南一路败退广西,连镇南关都被法军攻破。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年近七旬、已经退休的老将冯子材主动请战,募集将士十八营赶赴前线。战前,他与诸将约定,凡有战场后退者,“无论是谁,皆可诛之。”在23日中法两军阵前厮杀、白刃相见的关键时刻,面对三座堡垒被攻破的不利态势,冯子材亲率两个儿子投入白刃战,带动将士英勇抗击,死死挡住了法军进攻。湘军将领彭玉麟战后回忆称,镇南关外游勇客民千余人听说冯子材亲自出阵,也都来自发助战、狙击法军,成为近代史上中国军民齐心抗击外敌最壮观的一幕。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