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从云石山出发,追寻长征足迹
时间:2024-11-01 浏览:60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危乔巧

                                           从云石山出发,追寻长征足迹


从云石山出发

■危乔巧

清晨,第一抹朝阳如金色的画笔,将阳光轻柔地涂抹在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上。

山脚下,一队系着红领巾的学生,沐浴着阳光、迈着整齐的步伐,拾级而上。“云石山高不过50米,别看它并不高,但这里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的驻地。”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学生们讲述90年前那段历史。

1934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瑞金召开会议。在此之前,广昌失守后,国民党军开始逼近中央苏区腹地,红军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

是继续据守根据地,还是进行战略转移?

针锋相对的激辩,逐渐拨开迷雾。当烛火摇曳欲灭之际,会议作出了撤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探索,再一次使中国革命走上正确道路。

中共中央将这一决定报请共产国际。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同意转移。中共中央由此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的各项准备,包括扩红、征粮、收集军需用品等。中央苏区的人民群众,倾其所有,参军支前,借谷借粮,把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优秀的儿郎,送给了党和红军。

1934年7月7日,红7军团6000余人由瑞金出发,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向闽浙赣边境进发。10月11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将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

1996年11月18日,原红3军团政治委员杨尚昆重返云石山,为其题写了“长征第一山”5个遒劲大字。怀着对这段历史的敬仰,我们一同爬上这座目睹了90年前伟大壮举的“长征第一山”。

沿山脚而上,云石山只有一条石砌小道可供攀行。环山一周,还要穿过两道用石块垒砌的石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上奇石嶙峋,加之古树众多,遮天蔽日,十分幽静。

1934年7月下旬,为躲避敌机轰炸,毛泽东同志迁居瑞金西南的高围云石山。这时,临时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搬到瑞金西南的梅坑岩背。

登上山顶,乍然而起的一阵风掠人心旌。古寺门联上有“云山日永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楹联一对。一棵古樟树下,毛泽东与张闻天相对而坐的雕塑映入眼帘。

在这里,毛泽东与张闻天曾促膝长谈,交流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两个人的思想认识不断统一,逐步厘清了革命战争受挫的根源和“左”倾错误给革命带来的危害。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这为后来通道、黎平、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进入古寺,右手边就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兼住室。屋内陈设极其简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老式座钟。

这不禁让人想起20余公里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叶坪的另一座时钟。它置身于主席台前。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隆重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两座时钟计量着中央苏区的岁月,见证了历史的火热、激越和悲壮。

长征出发前夕,苏区百姓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家家户户齐上阵,赶制了20多万双草鞋,不让子弟兵赤脚上战场。讲解员告诉我,他的父亲在世时,每当走过云石山都会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山下挤满了红军战士和前来送行的百姓。送行的百姓路过战士们身边,就顺手把草鞋、鸡蛋塞进他们的口袋;有的妇女找到丈夫后,红着眼说:“我不是来拉你回家的,好好干革命,等你回来。”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耳边响起《十送红军》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对革命成功的热切期盼。红军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日子里,已经播下了红色的种子。这是一众有信仰的人民,在送他们自己的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队伍。

伴着歌声,我跟随队伍下了山,徒步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从云石山出发,途经云石山乡、万田乡,全程10余公里,终点至万田乡麻地村。一路上,很多地方都用雕塑再现了当年苏区群众为红军送行的壮丽场景。

“步道依山而建,我们尽量在保护原址的基础上建设,争取呈现原生态的长征行军路线。”讲解员说,如今这条线路每天都迎来大批游客。他们在山脚下的长征纪念碑前仰望,追忆着当年的告别和远行。

走在步道上,目之所及,山下风景更胜从前。时光如水,那些曾为红军遮风避雨的危旧土坯房,如今变成了白墙黛瓦的宜居房;曾经浑浊的井塘水,如今变成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那些留下过无数深深浅浅脚印的狭窄土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

“红飘带”依旧飞扬,一代代后人跨越山海来到这里回望来路,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