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知识:70-1式自行榴弹炮研发揭秘
时间:2016-03-01 浏览:794 来源:本网站 作者:admin
中华第一自行火炮:70-1式自行榴弹炮研发揭秘
(孔凡清 蒋言)
射击中的70-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在现代战争中,炮兵以其火炮口径大、炮弹射程远、弹药杀伤威力大、火力压制能力强、打击能力多元化(除传统的压制敌方目标外,还可使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如末敏弹、末制导炮弹等,准确打击战场上的坦克等点目标)等显著特点。而成为现代战场上的主要火力之一。从装甲兵建立起,炮兵就与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结下了不解之缘,形影不离——坦克在一线冲锋陷阵,炮兵在二线实施强有力的火力支援。世界著名的坦克战专家古德里安,将炮兵比喻为是装甲兵部队这个雄壮的交响乐队中音质浑厚的低音乐器,“什么时候都能派上用场”。随着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出现,“战争之神”与“陆战之王”同机动、同展开,同显神威,成为亲密无间的战斗“伙伴”。二战中德军甚至把自行火炮当坦克用,真有点“狐假虎威”的味道。如今,炮兵的各类装甲自行火炮更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一、简洁实用的70-1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
我军装甲兵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队属炮兵部队的建设,上世纪50年代组建的坦克师不仅编有炮兵部队,而且还装备了从苏联引进的自行火炮(后逐步更换为国产牵引式火炮)。随着我军装甲兵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装甲兵部队装备的牵引式火炮在铁骑奔腾、铁流滚滚的激昂“乐曲”中显得越来越不和谐,尽早配套发展与坦克能同步机动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已成为装甲兵装备建设的当务之急。为此,我军于上世纪60年代末决定研制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
(一)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承担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研制任务的工厂,具有十分雄厚的装甲车辆科研实力,国产第一代履带式装甲输送车——63式装甲输送车,就是该厂巧夺天工之作。受领任务后,科研人员既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此时,发达国家陆军已经大量装备了战后第一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如美国于上世纪50年代就研制出敞开式炮塔结构的M44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并开始了第二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研制,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又分别研制出全装甲防护、密闭式旋转炮塔结构的M109式155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和2SI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而我国自行榴弹炮的研发尚属空白,特别是当时还处于“文革”的动荡之中,研制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为此,工厂调集精兵强将投入到该项目的科研攻关之中。研制工作展开后,广大科研人员排除干扰,奋力攻关,在广泛深入研究作战需求、跟踪国外自行榴弹炮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很快拿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第一代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总体设计方案,并得到了军方的认可。此后,工厂迅速转入该炮的正程研制阶段。
该炮从1969年开始起步研制,到1981年正式设计定型,共历时12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69年至1972年,历时4年,工厂利用该厂研制的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第二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历时8年,主要是利用63-1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在第一阶段研制过程中,工厂根据研制任务,于1969年用该厂研制的63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研制出1辆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样车。样车研制出来后,工厂根据军方安排,将样车直接交给某坦克师炮兵团进行试用和试验。样车在部队进行了长距离行驶(行驶里程达1000千米)和实弹精度射击(发射炮弹386发)等战技指标的考核,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效果。
1970年4月20日,有关部门在某坦克师炮兵团召开了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设计定型审查会,部队官兵和与会专家对该炮的研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该型自行火炮达到了战技指标要求,能够较好地满足部队的使用需要。同年6月25日,该型自行榴弹炮被批准设计定型,并正式命名为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1970年下半年,我国首批自行榴弹炮交付部队试用。某坦克师炮兵团接装后,于1971年赴内蒙古参加综合演练。演练中,部队发现自行榴弹炮经过一段距离的行驶后行走系统问题较多,难以满足部队训练和战备要求。为对部队建设和战备工作负责,主管单位及时下令将这批自行榴弹炮“召回”,要求“由使用单位、生产单位、科研部门组成三结合会战组……,修改设计,逐项攻关,重新试制,试验后重新定型”。此后,三结合会战组认真分析了该炮在部队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原炮的设计进行了局部修改。改进后,工厂对自行火炮进行了3000千米行驶试验,但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至此,由于经费等问题,自行火炮的研制工作暂时中断。
1973年,工厂针对援外的63式装甲输送车在国外作战使用中行走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决定对该车进行改进,研制63—1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该车的主要改进项目包括将4对单轮缘负重轮改进为5对双轮缘负重轮,车体适当加长。在工厂研制63-l式装甲输送车的同时,工厂也重新启动了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研制工程。1974年第三季度,工厂完成设计工作;1975年5月,工厂试制出63-1式装甲输送车和采用该型装甲车底盘的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初样车各l辆,并进行了2200千米摸底试验。1979年底,工厂用63一l式装甲输送车底盘生产出3辆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正样车,并在北京进行了500千米摸底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尔后,工厂将正样车交给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进行定型试验。1980年,装甲兵科研人员和某兵器试验中心联手对该炮进行了严格的性能试验,工厂派人参加。样车经受住了寒区、湿热区、常温区约5000-6000千米行驶试验考验,符合战技指标的要求。同年7月28日,该炮顺利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1981年9月29日,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该自行榴弹炮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70年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简称70—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以下简称70一l炮)。1984年70—1炮被批准定型生产,尔后,该炮装备我军装甲兵部队的队属炮兵部队,实现了我军装甲兵部队火力支援装备由牵引式迈向装甲化、自行化的历史性跨越,大大提高了装甲兵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由于该型自行榴弹炮是我国最早装备部队的国产自行火炮,因此,也堪称中华第一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