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他用镜头揭露日军丑恶行径
时间:2016-04-19 浏览:798 来源:本网站 作者:admin

    方大曾,1912年7月13日出生于一个外交官家庭,从小热爱摄影,在中国摄影水平整体落后于世界的那个年代,他几乎是无师自通地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摄影师。方大曾虽出身于官宦之家,但他的镜头中没有达官贵人,更没有风花雪月的仕女,对社会的关注让他频频将镜头对准底层百姓,思考着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进入上世纪30年代,面对风起云涌的战争形势,热血青年方大曾拿起相机,饱含激情地记录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准备,同时揭露出日军的种种丑恶行径。

绥远前线挖战壕的中国士兵。

 

    1938年2月,当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来到中国抗战前线进行采访时,或许很难想象,许多中国同行此前已经用手中的照相机阐释着他的名言了——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方大曾,无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人物。

    1936年年底,绥远抗战爆发。方大曾只身北上,深入绥远抗战前线。在持续40多天的战斗中,他凭借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与毅力,孤身一人在茫茫荒原上追逐着战火的脚步,拍摄了大量纪实照片,真实地记录了绥远抗战的过程。

方大曾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原版照片,系方大曾从前线寄给母亲的肖像照,照片上有方大曾本人的亲笔题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方大曾第一时间赶赴前线。在华北战场上拍摄采访了3个月后,这位蜚声国内的战地记者突然失踪,从此再无音讯。

他是第一位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摄影记者,将生命的形态永远定格在了25岁,只留下家人和朋友年复一年的等待。

绥远前线,阵地上的中国军队机枪手。

 

    余华在其《消失的意义》中这样评价:“方大曾的作品像是上世纪30年代留下的一份遗嘱,一份留给以后所有时代的遗嘱。这些精美的画面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旧式的火车、早已消失了的码头和工厂、布满缆绳的帆船、荒凉的土地、旧时代的战场和兵器,还有旧时代的生活和风尚。然而那些在一瞬间被固定到画面中的身影、面容和眼神,却有着持之以恒的生机勃勃……当一切都消失之后,方大曾的作品告诉我们,有一点始终不会消失,这就是人的神色和身影,它们正在世代相传。”

绥远前线中国军队的战地医院里,一位士兵的右臂已伤痕累累,但由于条件艰苦,只能接受简单包扎。

 

    时至今日,方大曾拍摄的837张照片悉数为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位传奇的战地摄影记者终于从尘封的历史中被重新发现,连同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同进入现代人的视野。

    《绥远——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抗战记录》是国家博物馆的杨红林先生自2010年起研究方大曾照片的所得。他将这些珍贵的照片“嵌入”真实的历史当中,引领读者重新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更以此来展现一代传奇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传奇人生。

紧急奔赴绥远前线的中国士兵。

 

    图文据《绥远——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抗战记录》。

 

    来源:央广军事责任编辑:杜汶纹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