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某团改进女兵携弹低姿匍匐方式,减少受弹面
时间:2016-07-07 浏览:146505 来源:本网站 作者:admin

备战打仗,时刻“箭在弦上”

——第40集团军某工兵团加强战备建设闻思录

■特约记者 姜玉坤 郭克鑫 通讯员 马 超

6月中旬,第40集团军某工兵团迎来了一场紧急拉动演练。置身演兵场,记者发现,该团实现了三大新变化:指挥所战备物资“托盘化”、分队战备物资“车储化”、单兵战备物资“班储化”。此次演练,该团一举创造了集团军所属部队各级应急响应、战备物资装载、全员全装紧急出动等多项军事训练的新纪录。

1

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一场战备演练拉开战幕。请领物资、启封车辆、组织装载……紧急出动的队伍里,闪现着不少女兵的身影。

“这次演练全团的所有女兵全部奔赴战位。”在战备物资装载现场,雷锋纪念馆解说员石婉莹告诉记者,她的编制是特务连报话员,平时兼顾纪念馆的解说任务。

“备战打仗不能有死角,军人就得上战位。”该团战备工作推进会上,团长李莹的话掷地有声,战备演练就是战争的预演,如果平时战备演练要素不全、人装不齐,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随后,他带领机关重新修订战备预案,把参加演练的情况和成绩列为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依据,“逼”着所有官兵走上战位。

“走上战位,就要拥有胜任战位的本领。”记者在训练场上看到,卫生队正组织卫生员低姿匍匐搬运伤员训练。一名小个子女兵,拖着大个子男“伤员”,吃力地前行,胳膊肘磕出了血,小臂磨出道道伤痕……

“真正被‘逼’上战位,潜能就开发出来了。”女兵排排长张天鸽说。记者在现场看到,低姿匍匐时,女兵们将原本放于胸腹部的弹夹和手榴弹,改放于身体的侧后方,使身体的高度降低10厘米,减少了敌火力打击的受弹面。团长李莹看到后,在全团推广了她们的这一做法。

2

一个周末,按计划逢休在家的干部王志鹏,突然接到“立即归队”的紧急电话。他没等妻子回来,就将孩子送到邻居家,立即赶往部队。这天,像王志鹏这样周末逢休的干部、士官有45名,在作战值班室发出召回命令后,40分钟内全部赶回营区。

“这样的紧急‘召回’演练最近组织了4次,随时被‘召回’已成为常态。”该团领导告诉记者,“作为军人,时刻要有临战待命、随时参战的意识。”

为让每名官兵保持临战待命的状态,该团研究出台了《串休人员紧急召回规定》,提出串休官兵不得离开驻地100公里以上、必须保留2种以上联系方式等具体要求。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军人家属联系群,在保密情况下将召回信息发布渠道拓宽至官兵家属。

记者了解到,除了加强休假、串休人员的管理外,该团还加强在外人员的紧急“召回”演练,节假日作战值班室在夜间不定时组织紧急集合。此外,该团严格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将每个课目20%夜间训练时间进行科学重组分配,确保周有夜训日、月有夜训周,通过夜间不定时战备演练和强化夜训,提高部队夜间出动和遂行任务能力。

3

此次战备拉动演练,后方的留守人员也没有闲着。

该团留守人员不仅协助出动官兵完成分发器材装备、装载物资等工作,待部队紧急出动后,他们又设置了遭敌空袭、防渗透袭扰、运送物资等10余种情况开展演练。

为了进一步规范留守工作,该团对留守方案进行了系统完善,对留守人员编成、任务区分、疏散隐蔽、各种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逐一细化,特别是对留守各种情况的处置流程详细规范,并结合战备拉动组织留守人员演练,确保各项留守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方食品药品不足”的情况刚处置完,又拉响了“遭敌空袭”的警报。接二连三的导调情况,让留守人员应接不暇。“暴露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该团领导说,他们把演练暴露的问题列出清单,逐条逐项制订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使人员结构搭配、处置情况流程等更加优化,提高了留守分队处置后方紧急情况的能力。

(《解放军报》2016年07月07日 05版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