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乾坤 埋骨他乡
20万中华烈士长眠18国
2009年3月,一家云南建筑企业员工在老挝坞多勐赛省的那莫县察看中标的工地。在工地不远处的老挝13号公路旁,工作人员无意中发现一个旧建筑,两个门墩上写的竟是中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门顶用钢管弯成弧形,上书中文的“烈士陵园”。
这片热带雨林中,静卧着81座中国同胞的坟茔,遍布青苔,周围杂草丛生。水泥墓碑上的姓名有的已剥落,墓体或开裂,或被泥土半掩,十分荒凉。
一块正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的纪念碑,让死者的身份水落石出——碑体背面写着“坚决支持英雄的老挝人民,把抗美救国战争进行到底”,落款为:“中国援寮筑路工程队第301支队1972年3月1日。”他们是中国抗美援老时期在老挝牺牲的筑路兵。
除老挝外,还有朝鲜、越南、俄罗斯、马耳他、阿尔及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在18个国家的150多处烈士和其他牺牲人员纪念设施里,安息着20余万中华英魂。
境外烈士分布图(点击地图或国旗图标查看详情,再次点击图标返回首页)
故人何处 望断归路
烈士陵墓变成晒谷场、市政厅
“心一凉,很难受。”上述发现老挝中国烈士陵园的工程师陈奇描述自己的第一反应,他从不知晓这段历史。
这家名为“阳光道桥”的公司,主动为他们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这座墓地粉刷了大门,描红墓碑,用水泥硬化墓地,扶正了坍塌的坟墓。后来,他们又整修了老挝另一个同样荒凉的中国烈士陵园——孟赛陵园。给他们“更大刺激”的是,陵园旁有一个越南军人陵园,却有老挝派人专门看管,维护良好。
和那莫县的这块烈士陵墓一样,不少海外的中国烈士墓地,同样缺乏管理和维护。
2000年,第一批老兵到老挝扫墓,发现部队当年为那莫陵园铺的一片水泥地,竟成了当地百姓的晒谷场。
和老挝毗邻的缅甸,长眠着更多中华烈士。第一次缅甸作战牺牲6万人,多被草草处理或遗弃;第二次缅甸作战牺牲4万人,墓地主要集中在史迪威公路沿线。上世纪50年代后由于政治原因,缅甸的远征军墓地被全部捣毁,在原址建起了小学、菜园。八莫城中心的新三十八师烈士墓地,原有墓地210座,如今已是八莫市市政大厅。
在缅甸果敢的一块鸦片地里,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发现过一块幸存的远征军纪念碑,大理石底座上刻有阵亡将士姓名。相比较而言,仰光的桃将英联邦军队墓地却维护良好,那里还葬有二战牺牲的12名在英军服役的中国藏族人,不过一直无中国人祭扫。
70 年前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行军途中。(资料照片)
“实在对不起,我们太困难了。”
现存的烈士海外墓地中,越南、朝鲜的墓地均由墓地所在国管理,维护较好。
留在越南的烈士墓葬一度受到越南政府的重点保护,中国军队离开越南前夕,越南当地官员指定墓葬所在村的村长负责陵园的杂草清除、陵园修复工作。
1979年的中越战争后,越南政府对烈士陵园的态度有了大转变。以前一直十分关心,而后很少过问,只是提醒村民们不许去破坏。
在没有得到中国政府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对中国烈士设施的维护,由于越南政府基本不拨款,由村民自筹为主。
1991年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后,越南中央政府便要求重修墓地。2005年,为迎接前来扫墓的抗美援越老兵,越方再次整修墓地。
赴越扫墓的高炮62师士兵杨宽曾来到越南太原省同喜县灵山陵园,吃了一惊,“比中国自己的陵园修得还好”。越方对墓地进行了水泥硬化,竖起中越文的石制墓碑和纪念碑主碑,主碑上写着“中越友谊万古常青”等字样。烈士陵园整洁肃穆,围墙三面是树林,大门面对青绿的稻田。
2013年7月30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参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图片来源:朝鲜《劳动新闻》
但即使是由朝鲜国家管理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墓,也荒芜过一段时间。
1994年金日成去世,中朝政府和民间往来基本中断。不久,朝鲜进入“苦难行军”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2000年,中国社科院亚太所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朴键一参加高级访问团赴朝。在一个志愿军陵园,守墓人从原来的几人减为一人,墓地杂草很高。面对不满的中国客人,守墓人内疚得流泪:“实在对不起,我们太困难了。”
2009年,朝鲜首次向扫墓的志愿军烈属和老战士开放了部分未开放的墓地。一些烈属和老战士发现,志愿军烈士合葬后,有的墓碑不见了,只剩下大合葬墓,前面立有一块朝文“中国志愿军烈士墓”主碑。这让他们在情感上很难接受。
这令人遗憾的境况,正在改观。民政部2011年启动了全国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2014年月10月前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基本建立长效管理保护机制。
2011年以来,中朝双方联合开展勘查测量工作,摸清在朝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的基本情况,实施修缮。2012年中朝两国有关方面积极合作,共同实施了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2013年又对开城、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进行了勘察设计,拟定了修缮议案,于2014年开工。
云南经贸厅曾前往印度阿萨姆邦利多镇的一处墓地,发现遍地荒草、粪便,仅两块墓碑伫立,景象凄凉,当即捐款请当地政府代为清理。上世纪80年代,华侨从台湾募资修建了加尔克汉德邦的蓝伽墓地。戈叔亚2009年到现场,发现蓝伽墓地维护良好,有当地人看门,台湾当局每月发给工资1600卢比(当时约合人民币320元)。
情况正在变好。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即使是新修缮的陵园,大多数烈士也只能被立上无名墓碑。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家人几乎不可能再找到他们。
甲子轮回 魂归故里
2011年3月,年近八旬的烈属田淑兰第一次到越南北江省安世县陶美烈士陵园扫墓。在分别44年后,她最终找到了丈夫的坟墓。“终于寻见你了!”她一头扑在墓上,泣不成声。
陶美陵园是越南境内安葬中国烈士最多的一个陵园,葬有中国高炮和铁道兵部队的217名烈士,现存坟墓216座。
多数烈属是通过网络得知亲人埋葬地的——多年来,一些老兵坚持自发搜寻战友的安葬信息,并通过网络交流。田淑兰到2010年,才得知丈夫葬在越南。
出境并非一帆风顺。有志愿军老兵去公安局办护照,公安局发现是“去朝鲜扫墓”,便拒绝受理。还有老兵反映,2006年前,对于境外祭扫和某些时间的边境祭扫,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都进行劝阻。
“不提倡大规模、有组织地出去。很多老兵打着‘抗美援老’、‘抗美援越’的横幅去扫墓,国与国之间会出现矛盾。”云南省民政厅一位干部说。
四十多年后,郦材江烈士的妻子于凤娇,第一次来到丈夫位于越南盛兴陵园的墓前。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省府大院西二路12号 邮编:330046 电话/传真:0791—88858367 邮箱:jxgfjy@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