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军民融合成果得到检验;特殊战场,军民融合机制不断得到完善。这些天,防汛救灾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把抢险救灾当战场也当考场,军民融合发展得到推进和延伸,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军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
联合指挥快速高效
7月17日凌晨,湖北省黄梅县濯港镇丁字街村考田河堤坝出现80米长的溃口,洪水直逼京九铁路和105国道。
黄冈军分区前线指挥所内,军地领导紧急商讨行动方案。仅仅10分钟后,黄冈军分区司令员彭志才根据预案,连下3道命令:300名民兵应急分队队员立即解救受困群众;小池镇民兵突击队紧急转场,与武警黄冈市支队一起,在105国道固守第二道防线;协调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武警部队官兵和当地民兵应急分队3000余兵力,迅速封堵溃口。
千军万马看指挥,指挥关系顺畅,应急预案精细,灾害救援才能有条不紊快速高效。
7月18日凌晨2时,第1集团军某团抢险救灾指挥所内灯火通明。参与会商的,还有当地人武部、水利部门的负责人。该团任务点分散在江苏省宜兴市所辖5个乡镇,地形地貌差异很大,灾害情况各有不同。为直击灾害“靶心”,军地联合指挥组为每个任务方向配备了“军师”。
“滆湖西南侧丰义地域出现100米决口,速来救援!”命令一出,部队迅即出动。“废弃工厂内部平整,方便停车。”“东边有许多土包,适合取土。”在当地人武部领导引导下,200余名官兵快速到位,迅速取土装袋、封堵决口,不到4小时险情便得以解除。
“哪里任务最重、危险最大、情况最复杂,我们就去哪里!”7月15日17时,第31集团军某旅刚到江西九江抗洪一线,就与当地防汛部门组成联合指挥部,共同研判形势,共同确定兵力部署。几天来,该旅1200名官兵按照联合指挥部统一调遣,奋战在都昌、彭泽、湖口3县12个险情严峻的堤坝上。
资源整合事半功倍
“迅速通报当地有关部门。”7月17日下午,当安徽省望江县五九圩大堤发生塌方渗漏险情时,第12集团军某旅旅长邬家军一边带领官兵火速前往,一边迅速将抢险物资需求及时通报地方。
当地政府紧急调动的40余辆运输车、10余台工程机械陆续赶到,水利专家也根据险情堤段水流速度、堤坝建设基础等情况,与部队指挥员紧急商定抢险加固方案。
军地协作、信息共享,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地方灵活安排调拨力量,部队科学筹划部署兵力,大大提高了抢险救援效益。
“地方及时提供气象、水文、交通等救灾信息,部队等于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救灾行动事半功倍!”走进驻闽某师作战值班室,只见值班参谋刘泽权轻轻敲击键盘,登录“战备值班系统”,江西、福建等受灾地区的河流水位信息、通往救灾任务地域各条要道的交通信息一目了然,通过查阅卫星云图,任务区域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也尽收眼底。
地方快递公司和运输公司,也成为部队救灾的运输保障生力军。7月17日,正在当地执行救灾任务的第12集团军某旅,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签订“救灾物资运输协议”。30余家快递和运输公司积极响应,免费为部队运送被装、药品、手套、蚊香等20余种、重达45吨的救灾物资。
“看,那一艘艘渔船,是我们的编外水上运输分队!”7月18日,在江苏省宜兴市滆湖水域上,5艘渔船正来回穿梭,帮助救灾部队运送沙袋。取土点离作业现场较远,仅仅依靠人力长距离来回搬运沙袋,官兵体力消耗很大,也影响救灾效率。当地政府迅速征调5艘渔船全力支持部队救灾,使加固堤坝作业时间大大缩短。
并肩作战士气大振
7月9日上午5时,天刚刚亮,当第54集团军某旅官兵走出帐篷,准备奔赴湖北省应城市老观湖继续加固堤坝时,眼前一幕让他们为之一怔:一脸疲惫的地方厂家技术人员刚从车底钻出来,正忙着收拾工具。原来,凌晨1点多,部队车队回来后,伴随保障的地方厂家技术人员彻夜未眠,连夜对所有车辆进行检修和保养。
“如果车辆发生故障,你们无法按时到达抢险现场,遭受损失的可是咱老百姓啊!”技术人员朴实的话语让官兵深受感动。随后几天,官兵转战多地,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圆满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救灾一线再现参战支前热潮!”7月16日,安徽省泊湖部分堤坝发生渗漏险情,地方防汛指挥部迅速征集3000余名民工,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同时出动30余台救灾工程机械配合部队抗灾。军地双方经过5天通力协作,将8公里长的堤坝加高加固,有效防范了险情。
7月18日,湖北省嘉鱼县西凉湖水位猛涨,湖水几乎与堤顶平齐。数千军民打响西凉湖堤坝保卫战。人员不足,防汛指挥部号召当地企事业单位、乡村组织增援,请求武警8653部队出动600名兵力火速支援;抢险物料不足,防汛指挥部下令开辟新料场,调集车辆、增派人手装料;大堤出现险情,武警部队、预备役官兵、民兵应急分队成建制出动,群众一呼百应。江河湖泊,堤坝内外,军民并肩作战,救灾速度之快、效益之高令人惊叹。
(综合本报记者代烽、杨清刚、朱达、吴敏、倪大伟、赖瑜鸿7月18日于抢险救灾一线来电)
(《解放军报》2016年07月1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