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铄石流金。95载栉风沐雨,世纪百年铸就辉煌。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第95个生日,为回顾中国共产党95年光辉历程,展现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中国美术界用手中的画笔抒写了一部伟大而壮丽的视觉史诗。
2016年6月19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开幕。该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持续到7月1日,7月12日至31日将于浙江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巡展。
此次展览的作品来源分为三个部分:馆藏作品、特邀作品、全国征稿作品。早在2015年年底,中国美协发出征稿通知,全国美术家积极响应,踊跃投稿,共收到投稿作品6166件,经过严格评审,选出入选作品133件。与此同时,中国美协还专门组织美术家赴全国多个革命老区搜集素材,写生创作,并通过特邀、展览和研讨等方式,催生了一批精品力作。除此之外,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许多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也为展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展厅全景 (吕欣彤摄)
本次展览入选作品300余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180余件。展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胜利,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程。
展览一共分为四个展厅,按照时期分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时期(1921—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2012—2016)四个部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展厅全景 (吕欣彤摄)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展厅中正在参观的游客(吕欣彤摄)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上海的小楼和嘉兴的乌篷船,诉说着怎样的故事?井冈山的扁担,如何担起中国军队的重任?两万五千里的征程上,有着怎样的惊心动魄?延安窑洞的煤油灯,如何点亮了中国大地的星星之火?面对日寇的肆虐,怎样扛起民族解放的大旗?蒋家王朝的覆灭和新中国的成立,又有着怎样一番开天辟地?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历史的车轮毫不停歇地向前推进,所经之处,摧枯拉朽,淘尽英雄,而美术作品却在历史的白色画卷上留下波澜壮阔的色彩。这次展出的作品当中,汇聚了一大批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经典,是中国革命历史画创作的一次宏大集结。
上世纪50、60年代创作的一批革命历史画,它们是老一代美术家饱含激情创作的精品佳作。如1951年周令钊创作的油画《五四运动》,1961年侯一民创作的油画《刘少奇和安源矿工》,1959年方增先创作的国画《围攻北站》,1960年罗工柳、全山石创作的油画《前赴后继》,1959年詹建俊创作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等,全面回顾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上半叶的重大历史转折和重要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周令钊1951年作品。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西方战胜国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5月4日,北京3000多名爱国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损害中国主权以及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随着上海工人声援学生而举行大规模罢工,五四运动发展为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周令钊创作的大型历史油画《五四运动》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和展览,这幅油画选取了五四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天安门前的集会游行,通过高喊口号的青年学生和高举标语散发传单的知识分子们,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陈衍宁1977年作品。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18年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湖南学生联合会根据毛泽东提议,决定创办《湘江评论》,毛泽东任主编,他撰写了创刊宣言及多篇时评,其文章犀利尖锐,气势恢宏,反响强烈。1921年,湘江之畔的毛泽东前往上海参加中共一大。陈衍宁的这幅肖像画极其传神地描绘了青年毛泽东的风采,人们在他的画作中感受到一种澎湃昂扬的力量。
《五卅运动》油画,陈达青1959年作品。
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游行示威,抗议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枪杀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运动。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陈达青创作的这幅油画记录下了运动中的瞬间。画面中,群众队伍个个意志坚定,色彩运用上表现出黑暗中见曙光,寓意只有斗争才能胜利。
《围攻北站》,方增先1959年作品。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周恩来等亲自指挥工人纠察队围攻敌人的最后一个据点——北火车站,使北伐军顺利进入上海,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北火车站战斗的结束,标志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了全胜。在周恩来的指挥下,这次武装起义经过30多个小时的英勇战斗,共歼敌5000余人,缴获数千枪支、若干门大炮和大量弹药装备。在创作过程中,方增先创造出一套融合西方结构素描法和中国水墨画传统的新颖中国画人物表现方法,而这幅《围攻北站》便是有益的实践。
《长征路上的宣传员》,赵以雄1959年作品。
1934年至1936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我国的革命史、军事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红军在艰难的长征途中开展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也为我国的文化宣传发展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克服千难万险,终于翻越了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道路险峻的夹金山,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李先念率领的部队会师。途中,红军宣传员冒着风雪鼓舞指战员的士气。为创作这幅油画,赵以雄曾前往四川西部雪山、草地,沿长征路线写生、收集素材。
《红军攻占了天险腊子口》,崔开玺2010年作品。
攻占腊子口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1935年9月,第一方面军通过草地后,进迫腊子口。红军要进入甘南,天险腊子口是必经之地。腊子口宽约30米,为岷山的高峰,也是川甘两省的天险门户。口子两边,是一眼望不到顶的悬崖绝壁,口子中间,有一条绵延数百里的奔腾咆哮的湍流。由于该口子系奇峻的隘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蒋介石为阻止红军北出,特令其十四师师长鲁大昌要特别防守腊子口。当天,红军正面强攻,未能突破国民党军防御阵地。17日,红军两个连翻越悬崖陡壁,穿插国民党军侧背,一举将守敌击溃。天险腊子口突破后,中央红军进入甘南开阔地带,北上陕甘地区的通道开辟出来了。
《八女投江》,王盛烈1959年作品。
1938年10月,抗日联军妇女团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在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掩护部队突围战斗中,英勇顽强,战至弹尽,集体跳江,壮烈殉国。王盛烈的《八女投江》,通过定格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走向大浪滔滔的江水之中的镜头,把女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传达了出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震撼。作品更把女战士对自由、尊严、和平、未来充满积极与渴望的眼神展示得淋漓尽致,细腻传神。
《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1959年作品。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1941年,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在这幅画作中,作者以雕塑的造型将五壮士矗立在山巅上,抓住了五壮士跳崖的瞬间,人物的组织不是自然的真实,而是象征性地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的效果。
《百万雄师下江南》,董希文1959年作品。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空前壮举。1949年4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国民党军队陆海空协同炮火阻击下,解放军用木帆船作主要渡江工具,千帆齐发,于4月22日胜利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登上了长江南岸。《百万雄师下江南》是董希文继《开国大典》后又一代表作。为此他曾画过蓄势待发、表现部队整装待命的构图稿,但最后采用了乘风破浪即将登岸的画面。他说,这幅画必须采用火红的调子,达到大快人心的目的。
【笔墨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除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以外,以新中国建设成就为主题的展品也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其中,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的讴歌。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文艺要 “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此次展览中,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的人物与场景,受到美术家的格外关注与积极表现。在展览中,各个行业和身份的中国人民成为了画作中的主体。从儿童、学生、少数民族同胞到农民、工人、解放军战士,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一些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典型人物与劳动模范、各行业的普通党员和劳动者形象,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成为整个展览当中的重要部分,他们与革命时代的英雄群体所展现的英雄精神一脉相承,是承载当代精神和当代价值的当代英雄。例如,《野草滩,端午粽香》中带有魔幻色彩的丰收场景,展现了新农村的新风貌;《志愿者》中爱心捐款的一幕,从细节中反映出当今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舞台》中建筑工人的劳动生动刻画了工人兄弟的奋斗场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等反映少数民族同胞生活的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
《野草滩,端午粽香》,陈树中2013年作品。
《选举》,邹树堂2016年作品。
《志愿者》,桑建国2007年作品。
《舞台》,王春涛2015年作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谢麟2012年作品。
【江山如画,胜兵如歌】
展览中,一大批展现新时代解放军风采的作品也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在中国军队的维和行动题材上,《亚丁湾护航》展现了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外维护和平的英姿;《和平方舟》则用明亮欢快的笔触和色调,刻画了为人道主义救援事业和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的“和平方舟”号和船上的医护人员为非洲同胞义务就诊的画面。
《亚丁湾护航》,李如2013年作品。
《和平方舟》,王睿2016年作品。
展现中国不同军种官兵战士生活和训练题材的作品也十分生动形象。《南沙天浴》表现了驻守南沙的边防官兵在艰苦的环境中依旧苦中作乐、积极向上的沐浴场景;而《胸怀祖国的海疆》则是通过海军战士整齐的正面走近的身姿展现中国海军精神。《时刻准备》刻画了空军飞行员在起飞前的战斗状态;雕塑作品《航母style》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辽宁舰上的指挥员起降过程手势动作被誉为“航母style”,航母起飞指挥员以半蹲为姿势,右手蜷缩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代表“允许起飞”信号。起飞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成为最大亮点,曾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追捧和模仿。《斗士》和《特警战士》分别表现了陆军战士训练和特警战士身着军装驻守的英姿。在油画《非常作战》中,官兵们参与抗震救灾的场景令人十分动容。在航天方面,《神圣使命》和《中国梦探月》两幅作品则分别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两件里程碑事件——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发展。
《胸怀祖国的海疆》,李家馨2012年作品。
下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优秀美术作品集结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