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强军兴军和直面国家安全新形势,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进行统筹把握。他强调,“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由新兴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联动效应也不断增强。涉及海洋安全的钓鱼岛事件、南海争端、黄岩岛对峙等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上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已不仅仅是军事实力上的比拼,文化也成为霸权国家控制弱国的一种战略资源和战略武器。高校历来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是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争夺接班人的重点目标,因此,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的任务迫在眉睫。
一、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1984年《兵役法》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强调“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确定:“军事课程是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间,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模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从简单的军事训练到系统接收国防知识,从形式上的“增强国防观念”到深刻理解“平战结合”的重要性,从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到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越来越重要。
(一)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爱国就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处于和平时期,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就需要我们有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保国之心。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增强国防观念,心系国家安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二)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就明确提出,要对人民大众进行“国防教育”和精神动员,并视其为坚决抗战的八个办法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领导人都强调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教育,习近平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关心国防并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军事教育训练,增加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现状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各国对国防建设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视度有一定差距。据调查,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国防教育是新生入学时实施的军事训练;82%的认为比较枯燥、难熬;90%以上的认为国防教育不是一门课程;98%的学生在高中接受过军事训练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国防教育,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模式已不再完全适合当代国防教育发展及学生成长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教师团队的非专业化。国防教育的老师多数不具备专业知识或未受过正规培训。相当部分学校是由行政人员或从事其它专业的教师来兼职,不少学校未设立军事理论教研室。尽管有的学生想去了解国防知识,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平台供学生学习。
(三)学生国防观念淡薄缺乏兴趣。有些学生认为我国几十年来和平稳定无战事,有的把国防只看成是国家的事、军队的事,与自己无关,学习国防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军训十分痛苦,讲座非常无聊,经常以生病、有事等理由请假逃避。
三、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改进措施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最基本的意义就是增强我国公民的国防意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是增强国防观念、学习国防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模式。
(一)完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课时。2001年发布的《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中就已规定:普通高校应该开设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而在教学内容上,各高校的国防知识课程应增设“国家安全论”、“国家发展战略论”、“大国关系论”等方面的内容,不能再仅仅重视学生“军事知识”、“军事技能”的培养,而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综合安全观”、“大国防观”、“战略思维”的培养和塑造。
(二)提高专业化水平。各高校应设立国防教研室,聘请国防专业的教师,并与周边军事基地或军事院校合作,定期开展军事专家讲座以及学生参观军事基地或军事博物馆的活动。教师应当给学生定期布置专题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了解国防知识,增加对国防知识的兴趣。同时,我国应形成国防课程的评估体系,鼓励国防教育教师做课题研究,发挥好评估体系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实行国防教育与其他学科及新媒体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将国防教育与其他学科及新媒体融合不失为创新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是素质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高校国防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文化认同危机,使大学生意识到一些西方外来文化对自身成长的不良影响,并学会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祖国利益。国防教育侧重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政治与民族性教育,素质教育则偏重于把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塑造个人内在个性和品质,将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培养爱国情操和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两者融合,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水平;二是探索国防教育与新媒体融合。在创建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社交媒体融合中,重构读者与作者互动交流的受众关系,开展线上国防知识讲座,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随时随地自主快捷地学习了解国防知识,鼓励师生发表相关国防教育的文章,实现“1+1>2的融合效应,不断扩大和提升国防教育的影响力。使高校大学生真正做到“迈出右脚时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
(作者: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徐佩瑛,江西服装学院杜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