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导弹部队5大根本性转变
时间:2016-03-11 浏览:145565 来源:本网站 作者:admin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5大根本性转变
来源:中国国防报
原标题:揭秘中国战略导弹部队5大根本性转变
随着近日中国火箭军的正式成立,宣告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信息化建设的恢宏篇章。穿越历史风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一路走过波澜壮阔的征程岁月,开创无数彪炳史册的辉煌壮举,留下一路阔步奋进的铿锵足音……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长安街头见证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成长足迹——
“大国剑阵”名震天下
1984年10月1日,一枚枚乳白色的战略导弹第一次走出深山,驶上长安街,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神州大地沸腾了,全世界震惊了。
一家外媒报道说: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庭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大漠之中,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导弹划过天际,“争气弹”腾空的巨响犹在;戈壁滩上,一枚枚新型导弹成功飞天,武器装备创新的步履匆匆。
走出历史帷幕,撩开神秘面纱。这支常年蛰伏深山,掌握着现代化尖端武器的新型部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四次在长安街头精彩亮相:从1984年的一个装备方队12枚导弹到1999年的4个装备方队36枚导弹,从2009年5个装备方队108枚导弹到2015年6个装备方队112枚导弹,人们惊喜地发现,导弹武器装备建设经过50年的风雨征程,“剑阵”更雄壮、“剑形”更威猛、“剑锋”更锐利,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导弹家族更大了。从地地常规导弹到陆基巡航导弹,从核常兼备地地中远程导弹到洲际战略核导弹,武器型号越来越多,已形成核常兼备、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成为一支具有双重威慑和打击能力的战略力量。
导弹身材更小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导弹武器研制生产技术实现历史性跨越,大量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剂新技术,导弹武器体积变小,重量变轻,本领却更大了。
导弹威力更强了。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导弹武器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日益完善,指挥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导弹突防能力、生存防护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实现全面跃升。
导弹精度更高了。从单一制导方式发展为多种制导方式并存,自动化、智能化选择精确制导技术日趋完善,通过与多种保障要素协调,成功突破风雨雷电等气象禁区,逐渐实现了“精确打击、精准点穴”,打击样式和作战效能都实现新的突破,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常规精确打击能力稳步提升。
导弹机动更快了。采取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导弹操作程序,提高导弹连续测试、快速机动、全天候发射等能力,部队常年转战南北、游牧东西,从当初几十千米的单装拉动到如今整建制的千里机动,部队全疆域机动、全天候作战的能力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从“快速反应”到“精确打击”,从“多箭齐发”到“全域慑战”,国防白皮书记录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实战能力——
“大国剑锋”不怒而威
战略导弹,和平利剑,时刻牵引着世界的目光。
2015年5月,《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战略导弹部队立即成为世人关注焦点:“平时保持适度戒备状态,按照平战结合、常备不懈、随时能战的原则,构建要素集成、功能完备、灵敏高效的作战值班体系。”
从1998年的首部《中国的国防》白皮书,17年间先后发表9部国防白皮书,人们就密切关注着战略导弹部队这支神秘之师。从“具备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能力”到“部队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能力不断提高”,从“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到“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字字铿锵,坚如重拳,言简意赅的字句背后,彰显的却是战略导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能力自信”,更蕴藏着锻造“国家王牌”走过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1995年7月,新华通讯社授权向世界公告:我人民解放军将向东海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一支神秘的导弹劲旅驱战车、携利剑,悄然挺进南国密林。一声号令,剑随令出,6枚导弹精确命中目标,从此开启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核常兼备、双重威慑”的新纪元。
又一年初春,我军再次在东海、南海海域组织导弹发射训练。火箭军将士闻令出征,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密闭生存、连续测试、快速转进,随着一声声巨响,4支利剑直刺苍穹,震慑敌胆,打出了国威军威。
那年盛夏,“常规导弹第一旅”挺进西北,成功发射该旅历史上的第100枚导弹。从戈壁深处的“首发告捷”到东海之滨的“初试锋芒”,从西北大漠的“多箭齐射”到雪域高原的“滚滚惊雷”,100声惊天巨响,宣告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诞生首个“百发百中旅”!
2013年金秋,中国“东风第一旅”驾巨车、倚长剑,千里机动转进,突破风雨“禁区”,成功将一枚导弹送入长空,创下大型洲际战略导弹随机抽点发射单元、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发射等“五个首次”,镇国重器不怒而威。
就在前不久,某旅导弹驱车倚剑挺进戈壁大漠,打响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导弹战”。磁电交锋,激战正酣,数十个导弹发射架摆兵布阵,占领阵地、起竖导弹、精确瞄准,成功实现“多箭齐射”,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整旅突击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十年磨一剑,出鞘威震天。今天的火箭军,正迎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新的挑战,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从迎战洪峰到抗击冰雪,从抗洪抢险到抗震救灾,非战争行动书写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使命担当——
“大国剑光”映照神州
火箭军团,民族脊梁。国家有难,倚剑而行。
50年来,从挥师唐山重灾区抗震救灾到抗击赣南冰冻雨雪灾害,从迎战肆虐南北的特大洪水到参加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战略导弹部队官兵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令,在灾难猝然来临之际一次次紧急出动,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书写下火箭军将士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崭新篇章。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特大地震。同样身处震区的某团2000余名官兵不顾个人安危,紧急集结星夜驰援,第一时间冲进重灾区域打开“生命通道”,抢救受伤群众、财产,协助地方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灾情第一报”。
1998年夏天,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洪水肆虐,十万火急。火箭军官兵兵分多路,见险就上。大堤决口,官兵奋不顾身跳进洪水,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挡住洪峰的钢铁长城;出现管涌,官兵一次次深潜入水,舍生忘死擎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春天,我国南方出现罕见雨雪冰冻灾害,郴州告急、皖南告急、赣南告急,灾情一次次传向北京、传向中南海。多支导弹劲旅数千名官兵闻令而动,连续作战,打响抗冰救灾、抗电保通攻坚战,奏响“3天背出7座60吨铁塔”“70多小时点亮郴州城”等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雄壮凯歌。
时隔数月,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汶川大地震突袭巴蜀。灾情就是命令,吹响了火箭军将士抢险救灾的冲锋号。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翻山越涧、走村进寨,展开一场场立体大救援、生命大营救、攻坚大会战。悬崖峭壁上激战“老虎嘴”,险象环生中打通“生命通道”,断垣残壁里抢挖“金库”,英雄的火箭军官兵用忠诚和热血书写着一个个传奇。
2010年8月,甘肃陇南发生泥石流灾害,战略导弹部队救灾先遣官兵携带专业救援设备和工程机械,迅疾出征,直奔灾区。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山高路险等重重困难,出色完成救援任务。
塌陷的道路,挡不住火箭军疾进的脚步;滔天的洪峰,击不退火箭军搏击的身躯……他们用忠诚与热血奏响了一曲曲赤诚为民的时代壮歌,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份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