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对秘书言传身教的7则小故事
据周恩来总理秘书陈浩回忆,周总理对身边的秘书特别注意从思想上培养教育,工作上严格要求,但对人总是平等相待,关心体贴,亲如一家。陈浩说,周总理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根据陈浩的回忆,整理出周总理对秘书言传身教的小故事,供党员干部思考、学习。
工作认真不草率
周总理做报告一般都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草拟简要的提纲。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前,他对别人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子不太满意,就自己写稿,连续两天没有休息。当发现下面的来文或我们起草的文稿中有差错时,他当即批评,并指出:“发现做错了事,应当先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然后总结经验,经一事长一智嘛!”在文稿中有文字不通顺或错别字时,他总是认真地逐字逐句修改,边改边对我们说:“你们不能总让我当你们的语文教员啊!”如果由于我们没有认真加工就把文件送给他,一经他发现,常常是把文件退回来重办,有时甚至把主办部门找来,当面告诫:“绝不能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反映情况要准确不要估计
周总理常说,现在是搞现代化,我们要统计,不要估计。不许秘书们反映情况时说什么“我想大概是”,要说确切。总理问到什么情况,如果我们答不上来,就要老老实实说不知道,并且马上去查。这样,总理虽不满意,但不责备;如果回答“也许”“大概”之类模棱两可的话,就要挨批评。有一次总理问:“澳门有多大?”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冒出一句:“大概十几万平方公里吧。”总理生气地问:“浙江有多大?”这位同志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赶忙去查找。
办事坚决不拖拉
周总理要求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向他报告,不论他在做什么,即使他在睡觉或接见外宾,也可以写条子给他,他总是马上就看,必要时当场批示。每当发生延误情况时,总理还要查看收电报的各个环节,看延误在哪里,如电报特别紧急,而在接收和抄报之间时间太长,就要批评机要部门;如秘书收到未马上送给他,就要批评秘书。他不能容许他的办公室有丝毫的拖拉和官僚主义作风。
汇报事情简明有重点
周总理要求秘书人员汇报情况,要先下功夫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主要情节,尽可能找出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分清哪些该让他知道,哪些属于枝蔓不必知道。汇报要有事实,有看法,有骨有肉,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勤思考多提建议
周总理在审批文件时,遇到什么问题,有时就和秘书们讨论起来。他常说:“你们可以大胆提政策性、原则性的意见,努力帮我出主意。”他甚至说:“你们应努力多思考,发现问题,帮我把关。”我们提的建议,只要有一点点可取,他就采纳,事后他还有意提起这是某某提的建议,以示表扬,并说:“不能掠人之美嘛!”
不该说的绝口不提
周总理要求我们每个在总理办公室工作的同志,都要养成守口如瓶的保密习惯,不能对外说的,绝对不能说,包括对自己的爱人。秘书外出开会时,总理交代:“不能随便讲话,去参加会议只能带耳朵、眼睛,不能带嘴巴,因为你是总理办公室的人。”有一次总理看到一位刚调来的秘书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他交代说:“以后在这里(即总理办公室工作),就不能用这里的材料来写文章。”
为他人着想
一位秘书回忆总理两次等他吃饭的事,使他终生难忘。一次他随总理去人民大会堂开会,已经下午六点多钟了,他以为那里会给总理安排饭,便到食堂去吃饭了。没想到他走后一会儿,会就散了。总理知道他去吃饭了,说:“不要叫他,我们等一会儿,叫他把饭吃好,我们一同坐车回去。”一次外出,他和总理一起用饭,总理快吃完了,怕他着急,便说:“你慢慢吃,我在这里坐一下。”
有一次,一份文件中有些字迹潦草,不易辨认,周总理阅批时不厌其烦地把那些难认的字一笔一画地用毛笔描清楚,怕打字员认不出来,打错了字。1976年总理逝世后,那位起草文件的同志回忆起此事,泣不成声。他说自己图省事,没想到给总理添了麻烦,感到万分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