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中国西部的大城市,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从1932年起,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在此活动。1934年10月26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酉阳县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1934年6月初,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在第四、第九军各一部的配合下,解放城口全境。1935年1月15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团进驻綦江羊角乡。1月21日,红一军团8000余人到达綦江石壕镇,两天后经黎园坝向赤水进军。
追寻一段历史,最好的方式是亲自去走一走先辈走过的路。
82年前的10月10日,也就是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远征,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事实上当时的他们只是一群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有些甚至比我们年龄还小。
82年后的10月10日,参加“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大多也是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长征路上奔小康”出征的路上,现代的媒体人用年轻人的视角和追溯历史的敬畏之心,去重温82年前的那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用光辉岁月写下的历史篇章。
如同82年前那场出发一样,在重庆,他们集结,他们出发,他们追寻,他们行走,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探寻红军在巴山渝水留下的红色坐标,他们在这些红色坐标前驻足、采访、思考,在路上,去聆听百岁老红军在那条慢慢长路上奔走战斗的家国情怀;在路上,去伸手触摸那些浸染了红军鲜血的红色坐标;在路上,去读一读那些红军战士用生命的温度书写出的震撼世界的长征史诗。
2016年10月10日, 重庆綦江区石壕镇红军烈士墓。
石壕镇红军烈士墓位于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石泉村交通路的苗儿山麓,目的是为纪念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长征途经石壕时英勇牺牲的5名红军战士。该墓占地面积5533平方米,由长征诗碑、烈士墓地、烈士塑像、烈士纪念碑、烈士事迹陈列室、题词碑林、红军宣传标语碑林等七大部分构成。2009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列入重庆市120处革命遗址、抗战遗址重点保护之一。
2016年10月10日, 重庆綦江区石壕镇红军烈士墓前的石壕红军烈士纪念碑。
2016年10月10日, 重庆綦江区石壕镇红军烈士墓前的长征诗词石碑。
2016年10月11日,重庆彭水县,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黄学珍故居)。
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黄学珍故居)位于重庆市彭水县黄家镇先锋居委。1934年5月10日,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一排转移至黄家坝,住在黄学珍家休整,红军撤走后,黄学珍回家发现发现水缸的水满满的,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门板上贴着一张留言条:“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红军还杀了他家一头肥猪,吃了几升大米,就在堂屋桌子上放了3件皮衫作为补偿,皮衣里面放有一张纸条(1956年前已丢失)。黄学珍全家感动不已,特意买了一张门神贴在留言条上面加以保存。目前,该留言条连同门板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6年,为了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红军精神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这里举办了《红军在重庆历史陈列展》。黄家镇还以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黄学珍三合院)为基础,以红军街为衔接,弘扬革命传统,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小镇。黄家镇拟以此为契机,以一页字条、一念精神、一份延续永久的传承为火种,让它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2016年10月11日,重庆彭水县,红三军第七师驻地旧址(黄学珍三合院)。
2016年10月11日,重庆彭水县,重庆红军历史陈列馆内的红军留言条(这是复制品),原来带有字条的门板现在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6年10月11日,重庆彭水县黄家镇红军街。
这是一条始建于清代嘉庆时期的老街,红三军司令部曾驻扎在这条全长约300米的老街,这里留下了贺龙元帅身影,也留下了红色文化印记。
2016年10月11日,重庆彭水县黄家镇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2016年10月12日,重庆黔江区冯家街道万涛故居。
2016年10月12日,重庆黔江区红军渡。
在黔江区濯水镇白杨居委三组阿蓬江黄泥沱渡口,树立着一座“红军渡”雕塑,2009年,黔江区委、区政府塑造此雕塑,简记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于此渡江攻打彭水的史实。1934年5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于阿蓬江黄泥沱渡口渡河攻打彭水县城。1977年,黔江县委在西岸树立“红军革命纪念”石碑一方,占地9平方米,镌刻“红军革命纪念地”几个大字。
2016年10月13,重庆酉阳县,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大会会址。
1934年10月26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酉阳县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距酉阳县城93公里,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浸透过先烈们流下的热血。
2016年10月13日,重庆酉阳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余家桶子。1934年6月,贺龙就把红三军司令部设立在南腰场上的余家桶子大院里,迅速在南腰界建立了四个乡苏维埃政权,组建四个游击大队和19个游击分队,于8月1日成立南腰界区苏维埃政权。开辟了以南腰界为中心,纵横200多公里,辐射沿河、德江、松桃、酉阳、秀山、印江等6个县部分地区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系廖汉生同志题词,正面建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大会纪念亭”,左侧建有红军烈士墓。
2016年10月13日,重庆酉阳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左侧的红军烈士墓。
2016年10月14日,重庆秀山县红军洞。
在秀山县雅江镇江西村苏家坡有一个红军洞,红军将领段苏权就是在这个普通的山洞里躲过了生命中的一大劫难。采访团一行听李木富的儿子李之文讲述了那段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历史,记者们也纷纷进入红军洞中,找寻当年的红色印记。1934年11月,红军黔东独立师在掩护红二、六军团东征湖南后,奉命东进湘西与主力会合。25日,在邑梅遭敌伏击,政委段苏权与部队失散,因伤势过重晕倒于车田村苏家坡田埂脚,生命垂危。27日晨,土家族农民李木富闻讯赶至苏家坡,将段苏权背至灵官庙救治。两日后,又乘夜将他藏于此洞。李木富夫妻不顾个人安危,每日为段苏权求医送药,此地乡邻皆守口如瓶并于多方关照,使段苏权得以安全养伤1月有余,康复归队。
2016年10月14日,重庆秀山县红军川河盖战斗纪念碑。
红军川河盖战斗遗址在重庆秀山县城东北方向,据当地人介绍,“盖”是指山上的平地,这是一块红军战斗过的平地。川河盖战斗遗址在重庆市级贫困村秀山县川河乡楠木村,车队沿着弯弯曲曲的“四十五道拐”盘山公路前行这是一段不到6公里长的乡村公路,海拔落差550米,共有45拐,被当地村民称为“天路”。公路连接起当地的洪安镇和川河盖景区。这里矗立着段苏权题名的纪念碑一座,高10.5米。当年,红军在此进行川河盖战斗,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1934年10月27日,红二、六军团在酉阳县南腰界胜利会师后,为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黔东独立师700余人在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政委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泽的带领下,11月25日进入秀山县境内,在邑梅(今梅江)遭遇战中,政委段苏权负伤,师长王光泽继续率领部队东进,于11月27日进入川河盖,行至大板场时突遭民团交代章部的拦截,损失惨重,师长王光泽在龙潭英勇就义。川河盖一战,黔东独立师700多人大部分牺牲,只有数十人突出重围到达湘西,这一战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策应了红军长征,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