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如磐,何惧征程路漫漫
——品读几段红军长征时期的入党故事
前 言
如果说人生如船,那么信念就是这航船的舵;如果说人生如树,那么信念就是这棵树的根。
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脊梁、如明灯,鼓舞着红军将士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把红军铸造成无坚不摧的战斗队伍,把长征变成了“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红军,正是这样一支始终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的钢铁劲旅。
今天,我们品读几段长征中的入党故事,感悟崇高理想信念焕发的力量,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为改革强军“新长征”凝聚磅礴力量。
——超 然
一份入党申请,意味着一个人在心底深处刻下的信念誓约;一次入党宣誓,意味着一个人在灵魂深处作出的抉择宣言。
在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征途上,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成为每一名红军将士的灵魂支柱、力量源泉。让我们走进这一段段红军战士入党经历,感悟信念之花绽放的伟力。
老红军方才旺、温水香的入党故事
百折不挠,再难也要跟党走
老红军方才旺写在布上的入党申请书。
1931年春,一个雨夜,一支红军部队来到大别山区,当晚借宿在还是农民的方才旺家中。当时方才旺家中异常贫困,几个月颗粒未收,只能拿树叶和野菜充饥。看到这家人饥寒交迫的情景,几名红军当即拿出自己两三天的口粮,帮他们一家挺过了难关。
“如果不是这几名红军舍身相救,我们一家可能早被活活饿死。”方才旺后来回忆说,“我坚定了一个想法: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从那晚起,红军除不时派人来家看望,送来粮食物资,还经常向方才旺宣传红军的宗旨、主张,这在方才旺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第二年,在革命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方才旺在一块布上写下入党志愿书,准备找机会亲手交给党组织。
1934年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方才旺揣着那份入党志愿书,和妻子温水香一起毅然加入红军,踏上征途。
队伍来到独树镇后,突遭到敌军猛烈攻击。当时,风雪交加,寒风刺骨,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的红军将士手脚冻僵,有的连枪栓都拉不开,处境十分危险。
危急时刻,红25军政委吴焕先决定组建一支党员突击队,向镇外七里岗一带突围。方才旺临阵请缨,坚决要求加入突击队。风雪之夜,方才旺和几名战士一起举拳宣誓入党。由于战况紧急,还没来得及递交志愿书,他就随队展开了冲锋。这次激战中,方才旺身负重伤,无法继续行军,只能被安置在独树镇。他把自己那份入党志愿书交给妻子温水香,让她跟着红军继续前进。
温水香没有辜负丈夫的期望,历尽千辛万苦,她随红军走完了长征路。胜利会师后,温水香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9月底,在第42集团军某团八连党日活动现场,指导员方幸给官兵展示了这份已泛黄的入党志愿书。他告诉大家,几十年来,他的祖母温水香念叨最多的一句话是“党员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永远坚定不移”,这和他的祖父方才旺在入党申请书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
品读故事,我们再次感慨,精神的力量能够战胜任何艰难困苦。正是信奉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将士才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正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无数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能够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可以说,长征正是这样一曲壮丽的理想信仰史诗。
老红军陈云忠的入党故事
英勇无畏,为党战斗一辈子
“为了捍卫心中的理想信念,就要英勇无畏同一切敌人和困难战斗,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老红军陈云忠的一句铮铮誓言,穿越时空80年,至今依然掷地有声。
1935年2月,红军长征部队路过四川古蔺县时,21岁的陈云忠被这支队伍的精神感召,瞒着家人悄悄加入红军,成为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侦察连的一名战士。
5月,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剑指泸定桥。陈云忠和战友接受了一项艰巨任务:侦察泸定桥附近的地形与敌情。
侦察分队途经的道路异常陡峭,左边是高耸的悬崖,右边是汹涌的大渡河。陈云忠和战友沿着曲折的羊肠小路一路强行军后,来到山口。侦察发现,敌人把守的山顶和隘口都筑有碉堡,约有一个营的兵力。如果能爬到左面悬崖上,就能抄到敌人侧背进行包抄夹击。
这些信息,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后,陈云忠所在的侦察连参与了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战斗异常激烈,子弹就在我耳朵边上嗖嗖地飞过,许多战友倒下了,但红军将士前赴后继、英勇无畏。”陈云忠曾回忆说,红军一部分在前面攻击,一部分从左边攀上悬崖,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终于成功夺占泸定桥,还活捉了100多名敌人。
一路征战,一路艰辛。1936年,陈云忠跟随红军到达陕北。有一天,一位姓古的大姐找到他,问:“能不能吃苦?”陈云忠说:“能!”“除了肯吃苦,还能干什么?”“打敌人,见到敌人就狠狠地打”……
很快,党组织开始加强对陈云忠的培养。1936年6月,陈云忠和另一名同志在陕北一间普通民房里宣誓入党。“严守机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入党誓词,一字一句在陈云忠心里牢牢地扎下根。长征的考验,也见证了一名忠诚于党、英勇无畏的共产党员的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忠的两个女儿和孙子先后参军入党。这么多年,老人对儿孙只有一个要求:“把党当作终身信仰,做党的忠诚卫士,坚决跟一切敌人和困难战斗到底。”
数据无言,见证一切。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将士永远地倒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尽管牺牲巨大,但红军上至领袖,下至普通战士,每个人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不惜牺牲有限的生命来完成无限的事业,为坚守信念立起一座座鲜活动人、感天动地的“丰碑”。
老红军龙再江的入党故事
矢志不渝,奉献所有光和热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长征精神蕴含着的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向心的力量和感召激励的力量。
长征过草地时,龙再江在中央警卫团担任警卫员。红军踏入草地深处时,由于连续长途行军,饥饿、疲劳、疾病像恶魔一样向官兵袭来。
有着5年党龄的老班长曲景生,看到这种情况,就边走边鼓励大家,和战友们一起唱歌。平时行军,他总是帮着战友们背包、扛枪,到了宿营地后就忙着为战友们烧水烫脚。后来老班长得了重病走得越来越吃力。一天晚上,同志们给老班长做了一小碗野菜汤,老班长艰难地喝了一点,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在老班长身上,龙再江看到了为了信念甘于牺牲奉献的党员本色。老班长牺牲的第二天,他郑重地向连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此后,他也像老班长一样,帮助战友背枪、拿行李,到宿营地后为大家生火取暖,晚上睡觉前为赤脚赶路的战友再打一两双草鞋,把自己节省的仅有的一点口粮留给患病战友……
部队在草地上行军20多天后,指导员王顺才把龙再江叫去开会。大家坐下后,指导员说:“咱们现在开个党支部会。龙献华(龙再江原名)同志,连党支部对你的表现进行了考察,你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坚定革命信念,帮助战友,为大家做好事,符合党员标准,经党支部研究通过,组织上已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希望你继续努力……”
随后,龙再江的入党介绍人、营教导员李勇告诉他:“革命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对一个共产党员严峻考验的时刻,大家要多做工作,鼓舞士气,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即使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走出草地去!”
望着茫茫草地上那一处处在迷雾中燃烧着的篝火,龙再江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党组织宣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都要坚定地跟党走,永远听党的话,做党的人”……
9月底,鲜红的党旗下,海军东海舰队某潜艇部队为3名战士举行了入党仪式。仪式上,在代表党组织对3名预备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时,政委胡锐为大家深情讲述了上面这段故事。
“深扎信仰之根,才能铸牢思想之魂!”品读故事,3名预备党员坦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是党和军队进行新长征、再创新辉煌所必需的。
是的,回顾昨天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明天。长征精神凝聚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永远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强军征程上,理想信念的风帆仍要高高扬起。
(本版稿件、图片由本报记者吴敏,特约记者代宗锋、彭小明,通讯员朱乾坤、姚波、陆振鑫、李涛、王录义、闫石、李承谊、王建提供)
(《解放军报》2016年10月21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