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致敬,中国女军人!
时间:2017-03-09 浏览:2106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责任编辑:杨红

又是三月春如海。

在这万物萌生的季节,适合礼赞青春,礼赞生命。这份礼赞,与美有关,与爱有关。

“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飞升。”伟大的女性,配得上春天的礼赞。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把美好的祝福献给女性同胞们。

此刻,我们更渴望将最高的敬意,献给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女军人,以及那些奋战在国防事业各个岗位上的女性文职人员。大江南北的座座营盘,因为有她们的加入,增添了一抹抹动人的嫣红;人民军队的钢铁阵营,因为有她们的列阵,增添了更多执着与坚韧。

她们冲锋陷阵,她们驰骋大洋,她们叩问苍穹,她们敢驭长剑,她们守护生命,她们在中军帐里指挥若定,她们在演训场上砥砺品质,她们在科研一线施展才华……在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中,她们在各个岗位上展现柔美与刚强的风采,诠释担当与奉献的内涵,书写忠诚与牺牲的诗篇。

她们的青春之花,在军徽映照下熠熠生辉;她们的人生光华,在战火硝烟中荡气回肠。

这个春天,让我们走近战斗在一线的女战友们,以最真诚的镜头向她们致敬:军旗有你更鲜艳!



女兵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壮美的青春之花。(摄影/特约记者 仇成梁)


维和:我们和男兵一起出征

摄影并撰文/葛炬良 王昭廷 陈明照 特约记者 仇成梁


训练中,四位女兵做出了一起维和时做出的相互鼓励的标志性动作。

2015年,我国首次派遣步兵营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引人瞩目的是,步兵营中编配了一个13人组成的女子步兵班。这些女兵从专业素质、军事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到执行任务的能力都是部队的尖子,可谓优中选优。其中,有4位女兵来自陆军第26集团军某装甲旅。她们是通信连的班长张媛媛和卫生队的卫生员闻静、屈曼曼、丁宁。

2016年1月4日,维和步兵营总结表彰会结束后,经受异国战场洗礼的女兵们又回到部队,相约在各自岗位上续写新的青春篇章,比比谁的成绩单最精彩。


闻静在与战友交流医护技能。

闻静真的很“文静”。她性格稳重,好学上进,做事仔细,有一股子很强的心劲。作为卫生员,她练就一手过硬的专业绝活,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被选拔到维和部队。结束维和任务回国后,经过实战考验的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本领恐慌感,开始默默给自己加压,刻苦磨炼专业技能。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她将自己关在密闭的房间内,对着自己的手臂练习静脉注射,在弱光下,凭借经验和感觉寻找注射部位。一段时间过去,她的双臂密密麻麻布满针孔,但专业水平却突飞猛进,被战友称作“一针准”。 


屈曼曼在训练场做伤员自救互救课目演示。

屈曼曼回到工作岗位后,发现部队实战化训练越来越深入,硝烟味越来越浓。来不及休整,她就一头扎进火热的训练场。战场自救互救课目训练是她的“拿手戏”。她手法娴熟,精准细腻,尤其擅长止血包扎,在旅里组织的卫勤比武中多次拔得头筹。


丁宁向战友们传授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技巧。

卫生员丁宁,性格开朗,有她在的地方总少不了笑声和欢乐。丁宁入伍前是医学专科学院的在读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很扎实。去年8月份,一个连队组织5公里武装越野,一名上等兵突然出现昏厥症状,现场担负医疗保障任务的丁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由于处理得当,这名战士很快转危为安。

针对实战化训练中容易出现的病情伤情,丁宁主动担负起心肺复苏课目的演示任务,帮助全旅官兵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说起自己的工作,丁宁常带笑意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守护战友健康,就是守护战斗力!”


张媛媛在进行卫星入网通信训练。

通信连班长张媛媛是一个笑容甜美的姑娘,用流行的话说,她本来可以靠“颜值”,却非要拼才华。张媛媛从事的KU便携站操作专业,从天线架设、对星入网到实现话音通信、传真通信和数据通信,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精准的把控。能够入选维和部队,张媛媛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保障信息畅通,为打胜仗创造先机,张媛媛像铆钉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回国后,她的训练成绩已大大超出大纲规定的优秀水平。

维和归来1年多,4个女兵牢记当初的约定,在各自的岗位竞相绽放光彩。日前,旅里组织共同课目训练,她们又在训练场相见了。训练间隙,她们有说不完的话题——

“你的射击成绩提高了没有?”“你的3公里越野成绩现在是多少?”“听说你前阵子学历升级,过关了吗?”……4个女兵在一起聊的最多的是学习训练情况,既有对战友真诚的关心,也不乏内心里暗暗地较量……

 

2015年,加入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女子步兵班出国执行维和任务的闻静(左上)、屈曼曼(右上)、丁宁(左下)、张媛媛(右下)。



演训场上,闻静、屈曼曼、丁宁三人齐心协力完成战地救护课目。


航母:我们的名字叫女舰员

摄影并撰文/高 重 贾孟鹤 韩 峰


英姿飒爽的航母女舰员。

国之重器,巾帼扬威。

因为同一个梦想,她们汇聚于辽宁舰,因为同一张“共和国航母女舰员”的名片,她们备受关注。她们平均年龄24岁,用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在辽宁舰壮美的航迹上绽放出璀璨的青春芳华。

这是一个有着紧张战斗精神,又不失女性特有细腻的集体。在辽宁舰,她们突破女军人主要从事通信、医疗等专业的传统局限,在航海、武器、机电、作战、航空等几乎所有战斗部门的专业岗位上牢牢扎根,高耸的舰岛上、繁忙的飞行甲板上、轰鸣的机舱中,都能看到航母女舰员坚守战位的身影。她们用军人的血性和女人特有的细致,编绘着中国航母战斗力建设的宏图。

航母见证着女舰员的青春风采。从辽宁舰女舰员队里走出了人民海军第一代女操舵兵、女机电兵、女雷达兵、女损管队员等特殊岗位的优秀女兵,涉及全舰30多个专业,并全部通过了岗位资格认证。

几年来,航母女舰员亲历了航母交接入列、首航、舰载机首次着舰起飞等航母发展建设的历史性时刻,参与完成航母编队实兵实弹演习和跨海区训练试验等重大任务,在风浪洗礼中磨砺羽翼,逐步锻造成为一支过硬的团队。2014年,辽宁舰女舰员群体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水文气象中心女舰员采集气象数据。

机电部门女舰员进行水质化验


航海部门女舰员进行海图作业。

武器部门女舰员在维护装备。

南海:我们是“两栖霸王花”

摄影并撰文/刘亚伟 夏德伟


该旅赴寒区训练,女兵们不畏严寒,挑战极限。

“在祖国的钢铁长城里,有一支神秘的女兵队,海陆空中能战斗,我是其中一位……”每当唱响这首歌时,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侦察女兵队的队员们总是豪情勃发:休言女子非英物,南海有花名“霸王”!

队长张晶晶笃信硬气来自底气、实力源于努力。训练计划在纸上,标准则在她和队员们的心里。用她的话讲,“我们的目标是做最优秀的特种兵!”

为了把自己打磨成最具杀伤力的“子弹”,她们时刻保持“上膛”状态。


海上划舟训练。

训练场上,从拳术、刀术、铲功到跳伞、操舟、无人机操控,各种枪械使用,各项战斗技能,她们苦练特战“十八般武艺”。南国的骄阳与风雨,见证着她们的付出,也见证着她们的成长。

每年盛夏时节,在海上打拼3个月后,女兵们皮肤黝黑,脸上只剩下牙齿是白的。当同龄女孩都在使用美图软件把自己的照片修得更美的时候,这些女兵却在拼命把自己练得更黑。

每次出海远航,都有不少新战士饱受晕船之苦,而基础体能、舱室搜索战术等训练却照常展开,女兵们经常边吐边训,还拿自己开涮,“吐啊吐啊就习惯了!”舰船一驻泊,在护栏边挂上一根粗绳,剩下的不言自明:爬!女兵天生有些臂力不足,几乎每次都有两三人爬至一半掉落海中。

女兵们参加跳伞,除了背负一套伞具,还要带上一颗勇敢的心。后舱是呼呼倒灌的风,眼前是翻滚的云海。副队长蓝小练为她们鼓劲的方式,就是下一道死命令:“谁要后退半步,我就直接把她推下去!”

时光匆匆,但绝不会亏欠每个坚持到底的人。在逼近极致的训练模式下,女兵们脸晒黑了、腿跑粗了,但力气更大了、速度更快了、枪法更准了。如今,她们个个身怀绝技,精通射击、攀登滑降、潜水爆破、伞降机降等十余项特战技能。

近年来,这支两栖侦察女兵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军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还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摩托车运动射击训练。

战术训练。

蓝天:我们是盛开的伞花

摄影并撰文/闵宇祥 特约记者 蒋 龙


伞花朵朵开。(摄影/王正坤)

2月16日清晨5时许, 中原某地,寒露未散,一阵紧急集合的哨音划破寂静的空降兵某营区。

官兵们迅速起床穿衣、披挂上阵, 一场检验应急战备、提升快反能力的紧急拉动正式打响,空降引导队10名官兵奉命先行出动。

请领物资、摩托化开进、装载登机……上午8时整,一架运输机呼啸升空,直入云霄。

机舱内,10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引导队员待命出击,其中4名女伞兵格外引人注目。

她们来自女子空降侦察引导队,平均年龄不到25岁,却同男兵一样敢上九霄飞舞,肩负着新伞科研试跳和敌后特种侦察任务。

少顷,飞机抵达任务区域。此刻的舱外云雾弥漫,气象恶劣;地面山石林立,环境复杂。舱门打开,强大的气流倏地扑了进来。

“准备,跳!”指挥员一声令下, 4个女兵似银燕振翅跃出机舱。


跳伞归来。

如果说跳伞是对女空降兵的基本考验,那么着陆之后为部队大规模空降开辟着陆场则是决胜战场的关键一招。


高佳薪(左)下达指挥口令。

“全体注意,迅速解脱伞具,向我靠拢!”着地后,中士班长高佳薪立即下达指令:“目标××,各组保持警惕,搜索前进……”10名队员快速编成三角队形朝目标地域隐蔽机动。

能够担任此次任务的指挥员,东北姑娘高佳薪凭借的是近400次跳伞的经验和一次次处置险情的历练。

有一次,高佳薪跃出机舱后主伞未开,整个人被气流吹得在空中翻滚,急速向地面坠落。关键时刻,高佳薪稳住心神,按平时训练步骤,在离地不到500米时及时打开了备份伞。

“跳伞多了,哪有不遇到险情的,胆小的人不配当空降兵!”高佳薪非常自信。

行进中,引导队完成侦察,初步选好空降场。高佳薪随即下令:“王喆,架设侦测仪,布设空降场;李梦琦、李红梅,负责气象侦测……”

“风向163.3度,风速2.2米每秒、地面合成风1.6米每秒……”王喆与李梦琦一边熟练地完成设备架设和参数侦测,一边向记录员复读观测数据。


王喆在操作经纬仪。

河南姑娘王喆外表清秀娇弱,性格却争强好胜。新兵下连时,她主动选择了空降引导队,从此与跳伞结下了不解之缘。

天性好动的襄阳姑娘李梦琦是在校大学生入伍士兵,能当上空降兵,她感到自己的选择非常正确。

“空降兵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经过生死一线的考验,我们会更坚强勇敢,更懂得‘兵’这个字的内涵。”这话,可以代表所有队员的心声。


气象引导。

空降引导队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由李红梅完成的。她要通过电台向运输机上的战友通报风向、风速以及空降标示物,引导大部队空降。

“离地三尺无小事,每一个口令都必须精准无误。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导致空降发生偏差,后果不堪设想。”平常爱说爱笑的川妹子李红梅,此时变得非常严谨细致。

“天气良好,可以伞降!”随着李红梅一声报告,载满空降战友的飞机次第抵达空降场上空,舱门打开,伞花瞬间漫天绽放……

这些年,女子空降侦察引导队的队员们完成了20多项重大军事演习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过2万多架次、20多万人次对空引导指挥。

她们,被称为绽放蓝天的“铁血玫瑰”。 


英姿飒爽,斗志昂扬。

随着职责使命的拓展,引导队队员们不仅要会跳伞,还要会作战。图为女兵们进行战术训练。


协同配合,精准操作。

初春,南国腹地,一场实兵实装对抗演练激战正酣。

“遭‘敌’强电磁干扰,迅速启动备用频率”“前方桥梁被毁,立即调整行军路线”……一个个肩扛“一道拐”的女兵们顾不上抹去额头的汗珠,灵活处置着各种突发情况。

这些入伍不到半年的女兵,是火箭军某旅女子导弹发射连的号手。她们所在的连队曾多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成功发射导弹数枚,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以其优异表现备受军内外关注。

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吴明秀是新战士专业理论学习的“总教头”。曾经是4号手的吴明秀,被称为“专业通”,她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强军事业的热爱,深深影响着年轻的女兵。


号手向指挥长(右)报告并核对训练数据。

列兵杨颖颖,学习电控专业不足1个月,便在两次专业考核中以优异成绩从同年兵中脱颖而出。她还主动向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梁迎发起挑战。训练场上,杨颖颖与梁迎相互比拼的场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杨国宏和赵国芹两位列兵都是云南临沧人,都学习瞄准专业,感情格外深,但也互相暗暗较量。训练场上,她俩取长补短,交流训练心得,在互学互促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新一代女号手已成为连队的“主角儿”,为连队战斗力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怕不怕苦?”“不怕!”

“敢不敢挑战男兵?”“敢!敢!敢!”

问题很严肃,答者底气足。


瞄准号手进行操作训练。

“精气神”训练成为女兵们的家常便饭。

阵地:我们与“天公”试比高

摄影并撰文/张建刚 岳小琳 胡明欣


在雨雪天气环境下遂行气象保障任务。

近日,西北高原某山地,火箭军某团一场气象保障要素训练考核,在雨雪交加天气中如期展开。

“号手就位!”伴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由清一色女兵组成的气象保障分队迅速展开作业,架设天线、搜寻卫星、接收资料、图像分析……仅仅几分钟,野战气象装备车、野战气象观测仪和网状天线,迅疾构成野战气象信息处理平台。

“东南风,5m/s,气温-1.8℃,地表温度-1℃,相对湿度90%……”雨雪交加的野外驻训场,班长贺阿秀双眼紧紧盯住观测仪上的显示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数据;气象预报保障车内,号手王阳、徐晨快速对气象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为实况预报提供准确参数。在雨雪天气环境下遂行气象保障任务,难度系数倍增,但她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圆满完成装备开设、信息搜集、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课目的考核。


雪中练兵,提高打赢本领。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3年8月,女子气象保障分队组建之初,为尽快胜任岗位,女兵们加班加点学专业、钻理论、练操作。下士张金娜坦言,刚开始进行气象设备搭设课目训练时,需要搬运20公斤重的仪器,自己真有些力不从心。为锻炼臂力,她和男兵抢着推板车。如今,从仪器卸载到抢占阵地,再到快速展开,张金娜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

手工填图课目,是气象专业的必修课。一张经纬交织的气象图纸有近百个站点,而每个站点远看像朵梅花,近看像一棵爬满蚂蚁的大树。女兵刘静、董青卓刚接触这个课目时,不要说准确标填,看一眼都感觉头皮发麻。为练好专业,两人经常加班加点练习填图,1个月后,她们打破了由老骨干保持5年的15分钟填4张图的纪录。

青春因梦想而精彩,梦想因担当而绚丽。随着实战化训练持续推进,气象保障任务逐年加重,气象女兵随时准备奔赴演训场,书写自己的强军答卷。


专业交叉,协力攻关。

紧盯观测仪,获取精确数据。

反恐:我们是笑傲风雨的“铿锵玫瑰”

摄影并撰文/葛炬良 记者 严 珊 范显海 通讯员 谢珍孝

在中国武警部队的行列里,有这样一支威名赫赫的队伍,她们将美好韶光奉献给风雨磨砺的训练场,将如火青春镌刻在胜战利剑上;她们训练有素,作风顽强,以女儿之身诠释英雄血性的丰富内涵;她们在反恐战场屡建奇功,20余次圆满完成重大特殊任务。

这支特殊部队,就是中国武警“猎鹰突击队”女子特警队。


女子特警队队员在实战烈火中百炼成钢。

作为国家级反恐拳头部队,“猎鹰突击队”努力做到思想政治非常过硬、专业素质非常过硬、战斗作风非常过硬,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反恐特战劲旅,成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忠诚卫士。在这支英雄队伍里,女子特警队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青春勃发的女特警队员以新时代女性的坚韧执着,站立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以卓越表现和赫赫战功,让壮美的光荣之花在汗水浇灌下傲然绽放。

今年2月中旬,记者随女子特警队官兵走上演兵场,用镜头揭开这些女“猎鹰”们的“神秘”面纱。

血火淬炼的刀锋

“吃苦不言苦,有痛不说痛,人前的汗人后的泪,都藏在行囊中……”为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目标,女子特警队队员超常忍耐、超常付出、超常奉献。

无论酷暑还是严冬,练越野,每天晨跑5公里,每周坚持至少2次负重万米跑;练臂力,每天推举杠铃成百上千次;练射击,她们一年消耗子弹2万余发,弹壳堆成一座座小山;练游泳,她们每天在百米泳道里来回不停地游几十次……



经过日复一日的摔打磨砺,女子特警队队员个个身手不凡。

反劫持武力突击训练中。

训练场上苦练基本功。

千琢璞为玉,百炼铁成钢。从搏击擒拿到百步穿杨,从飞檐走壁到特种作战,从化装侦察到驾驶维修……她们身怀绝技,几乎无所不精。她们身上的每一块伤疤,都在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风雨;每一次战场上的闪转腾挪,都是力量与心智的完美组合。

亮剑必胜的出征

“和平年代你不会想起我,我的绿军装是最美颜色。”在一个个危机四伏的特殊战场上,女子特警队队员经历着一次次生死考验。

雷敏、敬晓玲、王慧丽、李诗佳、王婷婷……在女子特警队的成长历程中,人们记住了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她们就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勇士,在勇气、智慧与力量的较量中,舍生忘死、战不旋踵;她们像一把把寒光凛凛的利剑,剑尖直指反恐斗争最前沿,斩妖除魔,所向披靡。

凭借过硬本领和顽强作风,她们在参与追捕逃犯、遣返外逃人员、破获大案要案中屡建奇功,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多次在国际警体五项赛中摘金夺银,出色完成对外军事表演700余场,在重要安保活动等大项任务中屡获殊荣。



“战斗”中,女子特警队队员沉着冷静、英勇无畏。

在山地搜索演练中提高作战能力。

引而待发的守候

在平常的日子里,女特警们默默守护着安宁,刻苦锤炼固安维稳的能力。

风霜雪雨,难以阻挡她们前进的脚步,因为她们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勇气;恐怖阴霾、死亡威胁,屡屡与她们交手却次次甘拜下风,因为她们有着非凡的胆量和本领。

“风也女儿行,雨也女儿行,春也美丽秋也俏,一笑百花红。”今日的女子特警队瞄准世界反恐精英部队建设的前沿,努力打造适应未来反恐作战的新型特殊作战部队。她们就像一支支引而待发的利箭,随时等待着祖国的征召。在她们如花的笑靥里,映照出信仰的力量、忠诚的情怀和必胜的信念。



训练间隙,队员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年轻的女子特警队队员将青春奉献给训练场。

一枝“春梅”吐芬芳

——记武警总医院文职人员、骨科主管护师刘春梅

摄影并撰文/章士平 记者 穆可双


刘春梅对工作精益求精。

“请蹲下、慢慢地,请起立、缓缓地……”

记者见到武警总医院骨科主管护师刘春梅时,她正在病房帮腰部受伤的战士小高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透着医护工作者的专业严谨和女性的细致温柔,不愧为“护理标兵”!

作为一名文职人员,刘春梅热爱自己的工作。她把病人当亲人,将温暖和关爱播撒在住院官兵心间,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恢复健康。

“护理工作虽然平凡,却需要护理人员用真情和爱心抚慰病人的心灵,点燃患者的勇气。”南丁格尔的这句话是刘春梅的座右铭。但对自己的职业,刘春梅还有一番见解:“作为部队医院的文职人员,必须怀着对部队、对军人的真挚情感,才能真正守护好官兵健康。”

“医院有家的温暖,春梅护士给了我们亲人般的关爱。”战士们如是说。


在刘春梅的精心护理下,战士小高的伤情日渐好转。

战士李明住院期间想吃饺子、面条、鸡蛋羹,刘春梅在家做好带给他吃;战士胡飞训练中左脚骨受伤,她每天为他按摩;战士小张出现心理问题,她经常为他进行心理疏导……

刘春梅从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出护理工作对战士伤病康复的重要性。2014年5月,经过多年摸索钻研,刘春梅提交的课题成果“康复护理对官兵膝关节损伤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影响”,获得当年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人如其名,刘春梅在一片橄榄绿里悄悄吐露芬芳,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一己之力表达着对部队的情感,对战友的关爱。


2010年10月,刘春梅(中)出国执行任务归来与同事们合影。


 

刘春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向战士们讲解预防训练伤的方法。

 

(本文刊于《解放军画报》2017年3月上半月刊,原标题《但为人间春如海 不悔云裳换戎衣》)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