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之际论执行力
时间:2016-04-13 浏览:752 来源:本网站 作者:admin

一分部署 九分落实

——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之际论执行力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解辛平

(一)

 

公元2016年的春天,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格外明媚。 

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在今年的两会上,解放军代表团自信的面孔、蓬勃的朝气,让世界看到了这支军队正在发生的新的变化。

中国军队,这支昔日战功赫赫、今日雄风依旧的人民军队,应时而变,主动开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革命性改革。外电评论:这场改革目前在低调、有序中进行,取得的成果显而易见。 

在这个春天,驻足凝视,中国军队的改革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在这个春天,侧耳倾听,中国军队的改革步伐正在加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靠什么?习主席高瞻远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改革向纵深推进靠什么?习主席一语中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靠执行力!靠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蓝图再美好也只是空中楼阁;没有执行力,规划再科学也只是镜花水月;没有执行力,制度再完善也只是形同虚设。

(二)

 

时间的分量,很多时候不是以长度来计算的。 

4个多月前——2015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中国军队“历史性改革”的大幕开启。 

刚刚过去的这4个多月,在建军89年的历史长河中如同一朵浪花,却因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而变得不同寻常。 

刚刚过去的这4个多月,中国军队以极强的执行力迈入历史性变革的“新时区”——

2015年的最后一天,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习主席亲自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11天后,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集体亮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2016年2月的第一天,五大战区正式授旗,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 

改革推进的速度,让人吃惊。改革实施的强度,超乎意料。短短4个月,“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体制已初步形成。 

这一过程,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大破大立。这一场面,看似平静如水,实则轰轰烈烈—— 

成立当天,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党委连夜召开会议,学习讨论习主席训词,力争“一出发就站在高起点”; 

成立当天,各战区机关干部日夜兼程,奔赴新的岗位,以“奔跑的方式迈出第一步”; 

闻令而动,第27集团军领导机关和直属部队仅仅用了20多天,横跨两省三市,干脆利索地完成了移防搬迁任务…… 

改革迈出的每一步,步步连着执行力;改革全景蓝图的实现,就在我们脚下的每一步。

(三)

 

“判断力是重要力量,是真理和道德的共同源泉。”改革能否高效落实,首先在于思想认同、理论认同——这是改革执行力的原动力。 

“心有所信,才能行远。” 

在此之际,我们需要对这场改革进行全方位再认识,从感悟辉煌成就中坚定信赖追随,从认清安全挑战中强化使命忧患,从把握战略指导中更新思维观念,从领会任务要求中明确着力重点。 

在此之际,我们需要以内心深处的叩问和思考,去支撑更为艰辛的步履—— 

改革,无法回避。“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习主席振聋发聩地指出,“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面对时代挑战,我们唯有迎头赶上。 

改革,不能犹豫。此次改革,是对我军未来的设计,着眼的是今后20年、30年国防和军队发展。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不仅要通过改革赶上潮流、赶上时代,还要力争走在时代前列”。

只有充分认识到此次改革对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之极端重要性,我们在行动上才能坚决如铁。只有充分认识到今日改革之“痛”是为了明日战场上的胜利荣光,我们在行动上才能义无反顾。

(四)

 

统帅千钧授,全军一念同。 

改革犹如一艘历史巨轮,每名共和国军人都是这艘历史巨轮的推动者。每名共和国军人的作为,都会影响到此次改革最终的成效。 

为了改革,习主席风尘仆仆,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座座军营; 

为了改革,中央军委机关夙兴夜寐,争分夺秒筹划部署下一步; 

为了改革,各大战区、各军种挑灯夜战高速运转,踏着改革的鼓点,适应新体制,谋求新发展…… 

望着他们倾情投入、不知疲倦的身影,我们岂能不心潮澎湃—— 

看齐意识,不仅是当前最紧要的政治纪律,也是提升改革执行力的强劲推动力。 

越是困难多,越要坚定改革信心,越要强化看齐意识,要经常、主动、坚决向党中央、中央军委、习主席看齐,以坚决的执行力“踏平坎坷成大道”。 

古人云:“凡兵之道莫过于一。”队伍看得齐,站是一条线。唯有坚定看齐意识,唯有听令而行、闻令而动,才能步调一致。  

(五)

 

“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造的。”改革向前推进的每一个脚印里,都伴随着阵痛与激情、迟疑与超越。 

摘下佩戴多年的臂章,换上崭新的臂章。这一幕,已定格在无数共和国军人的心头。然而,一支军队的转型,远非换个臂章那么简单。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艰难的蜕变。 

“名称改了、符号换了、人员动了、驻地变了”,仅仅只是开始。 

改革越是深入推进,就越会触碰到更多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只有身临其境,方能深刻体悟习主席一些话语的深意。“啃硬骨头”“涉险滩”“过火焰山”……在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时间节点上,咀嚼习主席关于改革必须攻坚克难指示要求,这些关键词意味深长。 

在人类历史诸多破旧立新的变革之中,执行力这一命题,从来都艰难而沉重。

或是观念之囿,或是利益之墙,或是制度之缺,或是力度之疲,改革在执行中遇阻、变形甚至失败并不鲜见。晚清时期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孕育出的却是一支灵魂僵死的铁甲舰队,致使甲午之败,丧权辱国。 

新世纪初,积极推动军队改革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坦承:“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涉及数万人。在这个过程中,失误、委屈、抱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看到这些痛点,并纠正某些决定。”

裁军100万,50万,20万,30万……中国军队一直在走精兵之路,也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以史为镜,改革执行中的现实痛点不容回避,必须积极化解。 

痛,是测试纸,测出的是执行担当;痛,是显影剂,照出的是执行百态: 

有没有被动执行——“躲”字当头,“拖”字当头,“怕”字当头,能等则等,能拖则拖,能推则推,遇到问题绕道走,有了矛盾躲着走? 

有没有虚假执行——热衷于喊口号、表决心,落实起来只图纸上热闹,贴标签,玩数字游戏,让改革在文件上“空转”? 

有没有机械执行——拘泥于条条框框,囿于所谓的经验,形成思维定势、路径依赖,行动怕出格,思想没解放,工作办法少? 

有没有选择执行——以改革之名,行权力之便、好恶之私;以利益为取舍,塞私货、搭便车、搞“调和”,有利可图的抢着做、无利可图的“踢皮球”?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破解改革执行力这一命题,离不开问题导向;透视改革执行中的诸多现象,离不开“人”和“制”两个维度。

(六)

 

人是改革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变量。

改革越是触及深处,切中要害,痛感就会越强烈。无论是裁军30万的“转身之痛”,还是适应新体制的“转型之痛”,无时不在考验着共和国军人的执行力。 

执行是否“在状态”,取决于能否有个“好心态”。在撤并降改、进退走留、利益得失等考验面前,必须警惕“心猿意马、心神不宁”的浮躁心态,“忧发展、忧岗位、忧生活、忧安置”的忧虑心态,“等等再说、看看再干”的等靠心态,“不出错也不求出彩”的求稳心态,“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到点心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攀比心态,“一遇到矛盾和问题,就想回到老体制、老套路上去”的怀旧心态…… 

这心态、那心态,说白了就是有的官兵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利益关系调整出现的种种不适应。 

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节奏、开启新模式,每名军人都要在内心深处直面“转型之问”: 

能不能转变思想观念?马克思曾经告诫,“过时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改革执行过程中,新旧观念的“拉锯战”不可避免。比如,我们能否纠治“五多”积弊,真正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位将军说得好:“今后抓联合作战,我的岗位在哪里?决不能整天坐在办公桌前批文件、写材料,而应该身穿迷彩服、脚蹬作战靴,扎进指挥所,坐在指挥席上推方案、拟命令。” 

能不能打破利益羁绊?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需要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孰先孰后、孰重孰轻作出抉择。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和百倍的努力。 

能不能履行职能使命?改革,新军种、新战区应运而生,新部门、新岗位随之出现。比如,联合作战岗位有了,联合指挥能力有没有?联合保障实施了,联合保障能力到位了没有?当下有的官兵不适应新岗位,实则是能力不适应;有的官兵跟不上新节奏,实则是素质跟不上。

(七)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子”。 

今天,领导指挥体制的顶层架构已经建立,打造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对一支军队来说,体制是“形”,文化是“神”,机制则是“经脉”。经脉通,则百通。只有机制建立起来了,才能真正实现形和神、标与本、表及里的深层转型。 

当前,正是新旧体制“换挡期”和新体制运行“磨合期”。原先的闭合运行机制被打破了,必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领导和指挥关系变了,上下对接不好就会“拧麻花”;新的“高速公路”建起来了,新的“交规”还没有出台;一些单位“灶台”换了,“柴米油盐”还没有到位……诸如此类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改革没有走到那一步,有的是因为配套政策尚未出台,有的是因为硬件建设还没有跟上,都需要以很强的执行力加以破解。 

从宏观层面看,此次改革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各方面关系协调不协调,配合顺畅不顺畅,机制健全不健全……实践中必须密切关注,确保改革的每一步都走到位,每项事宜都处理到位,每个阶段和节点都把控到位。

从中观层面看,这次改革后的新体制新结构,上头和下头都是“战建合一”,到了战区和军种层面,分别走的是“战”“建”两条链路。“战”和“建”的工作流程和运行规则如何规范明确,关乎新体制能否高效运转。 

从微观层面看,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如何加强上下左右联通、实施有效指导、及时请示报告?会怎么开、文怎么发、网怎么联?这些具体问题,都需要根据职能定位、职责权限、内外关系的变化,制定新的议事决策、工作协调等制度机制。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机制的配套速度,决定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速度。 

无论多么好的体制,都必然要经过一个从搭建到适应、从适应到磨合、从磨合到完善、从完善到有序运转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八)

 

“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就有了鲜蜜”。 

改革是创新的事,需要精准设计。改革是艰难的事,需要攻坚克难。改革是勇敢的事,需要勇者担当。改革是复杂的事,需要问题倒逼。归根到底,改革鼓响之后,决不能再是“看”,而应是万众一心的“干”! 

强化执行力,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执行力究竟该如何着力、如何发力、如何聚力? 

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个更加注重”。这是在新起点上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的宏观指引和基本遵循,也是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强化执行力的根本方法和科学路径。 

——更加注重聚焦实战。必须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以作战需求牵引改革深入推进,彻底纠正同实战要求不符的一切思想和行为。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要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抓紧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带动和推进改革全局。 

——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改革的坐标,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中标定。牢固确立信息主导、体系建设的思想,在改革中成体系筹划和推进军事力量建设,使国防和军队改革驶入信息化时代的“高铁”。

——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要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加快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提高改革的精准度,使改革出质效、出战斗力。 

——更加注重军民融合。要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善举纲者万事遂,善谋势者机可期。“五个更加注重”相互贯通、内在联系,立起了实现强军目标的方向标,提供了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强化改革的执行力,重在宏观指引和微观执行的无缝结合,是从小我汇入大我的流变,是从旧我走向新我的重塑。 

执行力看似很寻常,内涵却很深刻:它是众多“力”之合,指向的却是军队唯一的根本的一个“力”——战斗力。

(九)

 

执行力,重在担当。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张自忠在殉国前专门给老部队军官们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至今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 

“……我对弟等敷衍,弟对部下也敷衍;敌人未来,我们对敌人是敷衍的布置;敌人即来,我们也是敷敷衍衍地抵抗,敷衍一下就走。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似乎聪明,其实最笨;似乎容易,其实更难;似乎近便宜,其实更吃亏。” 

战场上,“敷衍”的背后,是鲜血,是败仗。今天,如果还是你敷衍我,我敷衍你,不敢攻坚克难、较真碰硬,改革如何深化、强军目标如何实现?“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习主席的告诫如黄钟大吕,回荡耳畔。 

千担当、万担当,不推进改革就是没有担当。在深化改革的时代大考中,作为“重点考生”和“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机关带好头、做表率,至关重要。是观望彷徨,还是时不我待;是大而化之,还是精确制导;是一动不如一静,还是积极作为、敢为人先……这些都是衡量改革执行力的重要标尺。 

领导干部要做推进改革的勇者——在困难面前敢抓,在矛盾面前敢管,在风险面前敢闯。 

深化改革,既有思想观念的障碍,也有利益固化的藩篱;既要有忍痛割爱、壮士断腕的决心狠劲,也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魄力。领导干部是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更是参与者执行者,必须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昔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广州禁烟,身边人提醒他明哲保身,可他铁心不改,以身实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领导干部要做推进改革的智者——在利益面前保持一分清醒,在权力面前保持一分敬畏。 

在改革大考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清醒之智。如果拥护支持改革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一动自己“奶酪”就不行,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就不是真担当。听党指挥、严守纪律,不讲条件、不打折扣,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推进改革用好权力,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敬畏之智。要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不越权、不越轨、不越位,不踩红线、不触底线、不破防线,真正为部队做好样子、当好表率。 

领导干部要做推进改革的行者——叫响“看我的”“跟我上”,一级带着一级干。 

领导干部,“领”着干才能聚人心,“干”在前才会有信心。上世纪50年代,黄河发洪水,冲歪了一座铁路桥。当时技术条件受限,只能组织人力用纤绳去拉桥基。周恩来总理来到现场,脱下外套便加入了纤夫队伍。群众高喊:“总理,不能啊!”周总理说:“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 

周总理的行动告诉我们,每名官兵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改革强军征途的“纤夫”,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为实现强军目标聚力、发力。

(十)

 

执行力,要在创新。 

习主席在出席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 

创新驱动,一个全新战略的提出,为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新的强大引擎。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体制机制的“突围”,从体系结构的“重塑”到利益梗阻的“消解”,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到改革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的提升,都迫切呼唤军事创新的强力引领。 

创新驱动,一个时代热词的流行,传递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分秒必争的紧迫鼓点。20世纪70年代,苏联军队就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的军事技术革命”概念,还被写入《苏联军事战略》。然而,率先发起信息技术革命的却是美军。“不日新者必日退”,世界军事史告诉我们: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创新不仅是一道纯理性的“概念题”,还是一门具有文化深蕴的“实践课”,更是一场时不我待的“竞速赛”。 

破除守常守成守旧观念,呼唤思维创新。“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置身我军这场浴火重塑的变革,要冲破思维定势,更新思想观念,找准军事变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以思想解放推动工作落实。 

研透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呼唤理论创新。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到杜黑的《制空权》,再到马汉的《海权论》……先进军事理论的突破,引领了一支支军队的变革和崛起。要面向军事实践主战场、面向军事技术新领域、面向战争发展新趋势,推进我军军事理论创新。 

实现全方位深层转型,呼唤制度创新。“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新的资源。”制度,就是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对改革起支撑作用的要前瞻谋划,对改革起保障作用的要抓紧出台,对改革起补充作用的要积极完善,以各个领域的“制度成长”推动改革强军实践。 

推动我军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呼唤科学管理。“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军队越是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就越要科学化、专业化。我军建设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分散、管理多头、职责不清、效益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实现集约高效发展。 

破解矛盾攻克难关,呼唤实践创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来破解。改革的办法来自于实践创新。要尊重基层首创、官兵首创,形成支持创新、敢于创新、矢志创新的“万众创新”环境,最大限度激励全军官兵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提升改革执行力,就要发掘创新这一最大潜力,就要发挥创新这一最大优势。

(十一)

 

执行力,关键在人。 

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指出:“战争的精华,不是在胜利,而是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改革成败,同样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而文化命运的展开,离不开一大批有使命感、有执行力的人! 

决胜于未战,取决于人才。人才是舰之龙骨、马之缰绳,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站在改革大潮前,每一名共和国军人都要扪心自问:我们准备好了吗? 

光阴似箭,改革从孕育到现在已走过3个年头。这“很不平凡”的3年,凝聚着每名共和国军人的汗水和智慧。前进的目标就在眼前,未来征程的精彩,需要每名共和国军人砥砺前行,快马加鞭—— 

“转”得要更快。改革带来的变化,比想象中更彻底、更猛烈、更复杂,唯有从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从沿袭多年的传统工作套路中解放出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才能脱胎换骨,成为改革这台高速运转机器的合格部件。 

“合”得要更好。关于联合作战,有个比喻很形象:3个鸡蛋放在一个碗里,是初步联合;打破了放在一个碗里,是有限联合;打破后充分搅拌,才是深度联合。当前,联合指挥体制已经建立,人员从“形”上已经合编,如何在“神”上“合”?无论是战区还是军种,都要把自己真正打碎、搅拌、融合,做到合力一股绳、合心一家人。 

“学”得要更实。“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习主席的这一要求,是对能力素质这一攸关改革成败关键因素的深刻洞察。联合作战对人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标准。唯有以“一觉醒来就怕落伍”的紧迫感,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本领,才能无愧于新岗位,无愧于改革,才能在未来战场横刀立马。 

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当年攻山头,没有前仆后继的冲锋,胜利的旗帜就不可能插上主峰。今天的改革,同样需要前仆后继的冲锋。人才若跟不上,仅凭一腔热血,决心再大,执行力也是一句空话。 

集聚人才也是一场攻坚战。唯有营造识才纳才聚才的良好生态,才能在较短时间内集聚大批高端人才,为改革打头阵当先锋;唯有把优秀人才用在改革的最前沿、最紧要处,才能为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有力支持。 

这场攻坚战,将检验真正优秀的军人,也将塑造真正优秀的军人。

(十二)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当年长征途中,“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传奇至今令人热血奔涌。这一故事被一本畅销书用在了文首,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向解放军学执行》。 

今天的改革,同样是一场决定前途命运的“长征”。 

今天的改革,同样需要坚如钢、硬如铁的执行力。 

世界新军事变革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大洋彼岸,美军保持着这样的清醒和忧患:“到任何时候,我们也不能宣布美国军队已经实现转型了。”与此同时,宣布武装力量“新面貌”改革完成的俄罗斯军队,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新一轮改革。 

一支军队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必须从改革走向改革。 

中国军队,这支经历过长征血火考验的人民军队,必将在改革这条新的长征路上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