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全民国防教育网
你的信仰坚定不移吗?
时间:2016-06-27 浏览:729 来源:本网站 作者:admin

信仰是实现梦想的精神旗帜

——一场穿越历史烟云关于信仰的对话

■邓仕林

岁月不居,春秋代序。翻阅95载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捧读中国共产党人用青春、鲜血与生命书写的壮歌,可以看到,正是在信仰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马克思曾言:只有一门科学,那就是历史学。在迎来建党95周年的特殊时刻,让我们穿越历史烟云,展开关于信仰的心灵对话。

——编 者 

(一)

甲:近读党史国史军史,每每被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所感动。他们用一生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曲信仰之歌;用一生的奋斗,点燃了一簇簇信仰之火。信仰,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这么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无怨无悔地为之牺牲呢?

乙: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信仰,说到底是一个人看待世界、人生、未来的一种终极信念,表现为真诚的敬仰、忠诚的信奉和坚定的守护。信仰作为精神之光,可以照亮人生之路,提振军心士气。一个人没有信仰无异于行尸走肉,一支部队没有信仰无异于乌合之众。

穿过95年的历史烟云,我们可以看到,从“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再到“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有一大批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撑起国家的脊梁。当信仰的力量渗入灵魂,就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免疫力。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人不止一次提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一个成立时仅有50多人的政党,在28年以后竟然能夺取全国政权;一支南昌起义失利后仅剩800多人的军队,22年之后竟能百万雄师过大江,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甲:翻开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与传说,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与自然作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仰,成为中华文明千百年来不断发展进步的共同精神谱系及信仰坐标。不同宗教的教徒也有自己的虔诚信仰和心灵皈依。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乙:共产党人的信仰,来自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这段话最能阐发共产党人信仰的特质: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如此慨言。这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啼血呐喊,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对信仰的宣示,也充分地体现了共产党人信仰的特质。

同时,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建立在准确的认知和深刻理解之上的理性把握,一旦形成就会坚定不移。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未来?因为,在各种主义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不仅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把信仰转化为坚定不移的实际行动。正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的舍生忘死、不懈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口头上的声音,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腹中满是草根、宁愿饿死也不投降的正气,竹签钉入十指、痛彻心扉也不叛党的坚贞,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二)

甲:在当下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信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你有信仰吗?你的信仰坚定不移吗?对于这个既有历史烙印又有时代特色的“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每名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

乙:是的。在信仰问题上,“坚守”还是“动摇”,从来都是一块“试金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动摇乃至背叛信仰,实质就是出卖灵魂的“人格分裂”。中共早期政治人物张国焘,正是丧失信仰的反面典型。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党内受列宁接见的唯一一人,他却自私自利、争权夺利,后来竟完全叛党投敌。张国焘的人生悲剧,正是丧失信念、背叛信仰而造成的。

与之相对的是,在向着“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奔去的人群中,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有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有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凝聚在同一面信仰旗帜下,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在信仰的“试金石”前书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

回首95年奋斗史,我们可以发现,当个体的追寻汇聚成共同的坚守,就迸发出改天换地的无穷力量。因此在今天,更需要我们用信仰的旗帜把整个民族空前地凝聚和组织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勠力同心,持续奋斗。

甲:当国力衰微、积贫积弱的时候,人们为寻找信仰上下求索;当国力增强、繁荣兴旺的时候,人们又为坚守信仰殚精竭虑。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如何看待一些人理想弱化、信仰解构的现实?

乙:今天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不断交织、碰撞、磨合、斗争。一边是好干部、好党员、最美人物支撑起天际线,一边是金钱至上、功利主义、奢靡享乐等不良价值观无情冲刷着社会底线,多棱折射良莠杂陈的社会心灵图谱。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选择了皈依宗教,有人选择了物质至上,有人选择了虚无遁世,有人选择了为己谋私。但在中国,更多的人选择了坚守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基础。

但也应该看到,一些人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要“实惠”不要“主义”,精神上的“钙”在物欲的冲刷下不断流失。发展到极端,有的以“财色”为工作基准,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有的甚至发出了“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荒唐之问。特别是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案件以及先后曝光的“大老虎”,就像当头一棒,沉重地砸在国人的身上,痛彻心扉。为什么“管灵魂的出卖灵魂,管反腐的带头腐败,管干部的带头卖官鬻爵,讲艰苦奋斗的带头贪图享乐”?这是现实拷问,也是信仰之问!

信仰迷失的尽头,是不讲原则、价值虚无,甚至底线崩塌。习主席反复强调:“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信仰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灵魂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时代可以变迁,信仰不可缺位;生命可以衰老,信仰之树常青。我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心中的信仰。要永远不忘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永远不要丢掉共产党人的灵魂,永远不要失去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三)

甲: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信仰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和冲击。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乙:今天对信仰的考验,往往不是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更多的是错误思潮的影响蛊惑、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侵蚀。美国有人发表文章认为,搞垮苏联只用了“两化”(西化、分化),但搞垮中国至少要“四化”,即让中国老百姓对政治“淡化”,让中国官员“腐化”,让中共领袖“丑化”,让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化意识形态冲击下“熔化”。尤其是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网上松土”“文化掘根”“思想吹风”日趋隐蔽,而“颜色革命”“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也正以此为掩盖在网上暗流涌动。有的党员对党史军史学习教育不感兴趣,不了解历史、不知道忧患,淡忘了使命、丢掉了传统,习惯用手机、网络等媒体传播政治笑话、小道消息、灰色段子,间接当了“幕后推手”。我们对此必须高度警醒,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必然长期存在,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自觉坚定信仰,不被歪理邪说所惑,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甲:当下,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极大丰盈,但离开了信仰这个精神作灵魂,我们的前行力量就会变弱。那么应该如何做到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变质呢?

乙:梁启超说:“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人无信仰不立,党无信仰不存。因此,我们必须让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深扎灵魂深处。

“人的思想像块田,不长庄稼就长草。”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理论武装是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的法宝。我们必须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看家本领,把理论学习作为神圣职责、终身追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显微镜”观察和处理问题,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当然,信仰并非凭一堂课、一席话就能自动生成,而需要时间的积累、实践的打磨。确立了信仰之后,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就不算真正的信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我们要把每一次经受的考验都视为磨砺党性的“磨刀石”,不忘入党时的誓言,不忘党员的政治底色,做到靠本领吃饭、靠奋斗立业、靠品德立身、靠精神立命。要在实践中反思信仰信念动摇了没有、本质本色退化了没有,始终把每个岗位当作第一个岗位去拼搏、当作最后一个岗位去坚守。

对每一个普通党员来说,信仰之灯需常擦拭,信仰之问当常自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只有这样,才会有轻舟必过万重山的坚强自信,才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动力源泉,才会离那个激动人心的梦想越来越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名字写在信仰的旗帜上,始终坚信:“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27日 06版)

分享到:
0791—888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