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加速崛起
时间:2016-03-23 浏览:138243 来源:本网站 作者:admin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加速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大抓人才队伍建设述评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柳刚 秦超
寒风凛冽,轰鸣声乍起,一架歼-15战机从大海深处的辽宁舰上腾空而起。
2015年12月25日,作为部队指挥员,戴明盟率领战友进行年度最后一次舰载机实战化课目训练。
3年前——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驾机在举国关注中完成“惊天一落”,成为中国军队飞行员“航母着舰第一人”。
3年光阴,弹指而过。从一名尖子飞行员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戴明盟这一人生角色的变化,是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从无到有、拔节成长的生动见证。
推开戴明盟这扇“窗”,能看到3年多来中国军队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蓬勃发展,感受到3年来中国军队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阵快速崛起的强劲脉动。
国以才兴,军以才强。3年多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要打赢明天的战争,须打赢今天人才的战争——
顶层设计:用“在桅杆上瞭望”的眼光全方位布局
戎马鸣,金鼓震。
党的十八大如催征号角,中国军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此时,中国军队必须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
我军打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这是习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分析世界安全格局、国家发展形势、军队战斗力建设现状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中国梦,需要中国军队护航。
强军梦,需要中国军队变革。
历史和现实昭示: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崛起。
“能力不够”“差距还很大”……这字里行间,展现出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怎么办?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究竟该如何破局?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谋划改革强军的大棋局,习主席洞悉世界风云变幻——无论未来战争形态怎么变,装备怎么发展,决定胜负的关键依旧是人。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眼观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习主席一语中的——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军事对抗的战略优势,谁就掌握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命脉。
要想打赢明天的战争,须首先打赢今天人才的战争。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人才!人才!
从首都北京到闽西古田,3年多来,习主席沉稳有力的声音,响彻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耳畔——建设信息化军队,最紧缺、最急需的是人才。
从北国演兵场到南海军港,3年多来,习主席视察座座军营,一次次传递着他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期盼——打赢信息化战争,最迫切、最紧要的是人才。
统帅排兵布阵,全军上下奋发作为。习主席的高瞻远瞩和殷切期望,迅速化为全军部队人才建设的强大动力。
正视差距,才能聚力追赶;目标坚定,才能铸造辉煌。
抓人才建设,零打碎敲不行,必须以全局化视野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培训专项计划》,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的意见》,颁发《关于努力建设听党指挥、善谋打仗的新型司令机关的意见》……
3年来,一份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方案,清晰地勾画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抓人才建设,走老路子不行,必须以整体性思维融合资源创新途径——
2013年7月,为充分发挥军地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创新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模式,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与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军地高校招收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工作的通知》。
2014年1月,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意见》,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各军种指挥院校相继组织培训试点,拉开了联合作战指挥员专业化培训的序幕。
2014年6月,原四总部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2015年1月,原总政治部下发《关于做好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工作的意见》,首次全面系统地对全军和武警部队推开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
3年多来,一项项着眼“打胜仗”要求探索出的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推动着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3年耕耘,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已实现由应急式、补缺式培养向全方位、成体系培养转变,由关注个体成长成才向打造群体方阵转变。
扫描2015年度军事新闻,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活跃在世人视线之中——
三次蝉联“金头盔”,在长空追求卓越的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蒋佳冀;掌握30多项特战技能,曾与30多个国家的特种兵同台竞技的原成都军区某旅参谋长黎登贵;扎根深山,精心守护“大国长剑”的火箭军战略导弹专家曾佼龙;时刻准备征战沙场,精心锻造新一代“蓝军”的原北京军区某旅旅长满广志……
这一张张自信的面孔,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国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发生新的可喜变化。
聚焦2015年度时代大舞台,最让中国军队感到自豪的事,莫过于“9·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那一天,让世界惊艳的,不仅仅是气势磅礴的我军新一代国产武器装备方阵,还有我军新一代指战员的潇洒风采。
国外舆论如此评价:中国军队不仅“换装”了,关键是“换人”了。
如今,时光的车轮,已迈入2016年门槛。
新年前,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将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是改革征程上的“瓶颈”,需要全军官兵持之以恒下大力、创新招去攻克。
战争形态日新月异,人才竞争必须争分夺秒——
重中之重:突出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这一天,注定将镶嵌在鲜红的八一军旗上——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宣告成立。
这支新诞生的部队,是此次改革强军的“大作品”,也是中央军委优化整合资源、高起点推进新型作战力量一体发展的“大手笔”。
此次改革,不是简单的精简缩编,而是军队全面转型的“升级版”,同时也是人才转型的“升级版”。
改革成败,关键在人——人才的信息化,比装备的信息化更重要。
因为,人作为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既无法“批发采购”,也难以“临阵磨枪”培养。
人们常说:“仗怎么打,人才就怎么培养。”然而,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培养目标的确立、能力模型的建构、实施推进的科学有序。
进入21世纪,新军事革命浪潮汹涌澎湃,战争形态加速演进,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新型作战力量成为军事能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撬动打赢天平的“新杠杆”。
洞悉现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变化,透过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硝烟,习主席以深邃的目光强调指出,坚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特别是要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跃升。
最高统帅的号召,就是强军兴军行动的号角——
原四总部联合颁发《联教联训实施办法》,打破指挥人才培养壁垒;原总参总政联合下发《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意见》,建立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铺就了一条“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到部队调研,所到之处,念兹在兹的是打造精锐作战力量:
登上辽宁舰,他勉励官兵勤学精练,早日成为优秀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为武警部队“猎鹰突击队”授旗,他希望大家从难从严训练,真正成为特战精英、反恐尖兵;接见战略导弹部队官兵,他强调要大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1年前,一条没有引起人们太多关注的新闻,却在我军联合作战指挥员培养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2月1日至6日,由海军水面舰艇、潜艇和飞行部队一线作战军官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长代表团一行29人,先后访问华盛顿、纽波特和纽约,参观美海军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海军水面作战军官学校、海军战争学院等3所院校,与美海军同行对话。
搜索记忆,在中美两军30多年交往史上,双方海军一线指挥人员开展如此规模的交流,这似乎还是第一次。
透过这群年轻的80后指挥员越洋跨海的匆匆脚步,我们强烈感受到人才强军的催征号角。3年多来,各级党委机关以习主席和军委决策部署为遵循,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倾心勾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成长“路线图”、推进实施的“工程图”——
体系化塑造。第54集团军着眼一体化联合作战使命任务,仅2015年就安排30余名营以上干部参加中级指挥培训,20余名军政主官、师旅团班子成员、机关处长进入院校学习联合作战指挥。如今,该集团军团以上领导班子中有军政双重任职经历的有23.4%,跨兵种任职经历达52%以上,100%指挥或参与过大型军事演习。
实战化锤炼。自2014年以来,海军陆战队连续3年在隆冬时节跨区机动数千公里分赴塞北大漠、白山黑水、西北戈壁,开展野外生存、实兵对抗等训练演练,全面提升海军陆战队全域作战能力。
深度化融合。空军实施军民融合培育新型飞行人才新模式,招收的飞行学员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3年的公共基础课程和航空专业课程,在空军航空大学进行1年的飞行训练。数据显示,学员初级教练机训练阶段成才率超过93%,创空军历史新高。
举一纲而万目张。紧紧抓住、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设这个“牛鼻子”,使军事斗争人才准备往前赶、往深处走,日益成为带动战斗力整体跃升的“新引擎”。
瞩望深蓝大洋、万里空天,我们看到一批“懂作战、通联合、精指挥”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正阔步行进在强军征程上——
也门内战的隆隆炮声中,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临沂舰舰长高克临危受命,冷静指挥,率舰穿行于危险无处不在的航道上。9天时间,临沂舰三进三出交战区,将163名中国同胞以及13个国家269名人员安全护送至吉布提,圆满完成撤离任务。
南苏丹朱巴维和任务区,中国首次向海外派出的整建制维和步兵营营长王震,带领官兵克服安全形势严峻、自然环境恶劣等困难,科学制定行动方案、探索兵力运用新方式,圆满完成各类任务共计4000余次,处置应对难民营骚乱、武装冲突等各类突发情况20余起。王震荣膺联南苏团历史上第一个“杰出指挥官奖”。
“和平使命—2014”中外联合军演,某陆航旅旅长陈静江带领一批年轻的飞行员驾驶着新型直升机战狂风、斗狂沙,时而垂直打击,时而俯冲攻击,飞出了中国陆航部队的强劲航迹。
三军演兵场上,一大批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功新质战斗力生成——
近3年来,原南京军区某旅工程师方阵先后创新23项战法、有15项革新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助力某新型无人机等新装备快速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原成都军区某团“军事训练龙虎榜”悄然出现变化,信息化岗位人才占训练标兵总数的70%左右;原济南军区某旅远程火箭炮营80%官兵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批电气工程师、信息工程师合力锻造声震九天的“新质铁拳”……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未来战场谁能横刀立马——
选将标尺:把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人用起来
未来战场,谁能横刀立马?
这一问,敲击在中国军人的灵魂深处。
这一问,需要用行动和能力来作答。
这一问,一直萦绕在最高统帅的心头——
“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
昔日烽火岁月,共和国战将的一段段传奇,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绰号“王疯子”的王近山,善打硬仗恶仗,多次血战沙场,从营长直接升职为团长,20岁成为红军师长;解放战争中,四野5师师长钟伟指挥作战狂放精细、勇猛敏捷,被直接提拔为纵队司令。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如今和平年代,人们的目光四处寻觅,共和国新一代战将在哪里?
这一问沉甸甸——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
战争年代,一场场战斗考验着每一名指挥员。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赢,立竿见影,用谁不用谁,一目了然。
今天没打仗,我们靠什么选出胜战之将?
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习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目标要求,贯彻体现到干部工作方方面面,作为衡量和选用干部的标准,转化为干部工作的制度安排,并发出了为战选人、以战用人的号令:“把那些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来。”
新年伊始,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主要领导和新组建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公开亮相。一时间,网络上兴起一股解读热潮,梳理他们个人简历,有心的网友总结出这样几个关键词:实战经历、指挥联合军演、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军队选人用人标准清晰了,选将用将眼光高了。自2013年4月开始,中央军委集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军级以上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历时9个月之久。大范围、高规格、深层次的考核,向全军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选贤任能,用打仗的标准选人用人,让想打仗的有舞台、钻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头。
然而,承平日久,打仗这个“选将刻度”在有些部队有些人心里模糊了。对此,习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能打仗、只想在军队混个一官半职、谋取待遇的人,不仅不能提拔,而且要批评教育。”
领袖所思、所忧,就是全军所行、所为。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选人用人工作监督的意见》,原总政治部印发《关于严格落实军队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军队后备干部工作规定(试行)》《作战部队指挥军官任职资格规定(试行)》等制度规定,从干部考核、后备干部、任职资格、任职回避等方面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极大地提振了军心士气,引来全军官兵齐声点赞。
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走访全军部队可以发现,各级党委机关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坚持战斗力标准选人用人,营造出想战者留、能战者用、胜战者上的浓厚氛围——
东海舰队坚持把打仗本领过硬、完成重大演训任务表现突出的干部用到紧要的位置上,2014年以来调整的76名师团班子成员都有执行重大任务经历,提升的副师职干部91.1%、正师职干部100%来自作战部队。
原广州军区党委研究制订了《关于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若干规定》,把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分解细化为5类40余条考评指标,先后有156名干部因表现突出提前晋职晋衔;与此同时,4人因完成重大任务表现不力被免职或调离工作岗位。
武警海南省总队党委出台《团级干部考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必考军事。2013年度后备干部选拔中,15名军事训练考核成绩靠后的干部被淘汰;2014年年初,3名军事训练成绩不达标的干部暂缓提升,形成“谁谋打仗、善打仗,就提拔谁、重用谁”的鲜明导向。
原沈阳军区、原兰州军区相继出台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任用工作的办法举措,优先使用经过作战部队岗位历练的干部,一批综合能力强、军事素质好的团以上干部被提拔到要紧、吃劲的岗位上。
鼙鼓催征烽火路,何惧马革裹尸还。初春时节,记者行走在战鹰呼啸的起飞线、硝烟弥漫的导弹阵地、雷达飞旋的警戒哨位,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位新型军事人才叱咤空天、决胜万里的慷慨英姿……
结 语
恩格斯说,衡量一次军事改革是否成功,标准可能有多种多样,但最根本一条是看经过这种改革的军队能否经受住战争的考验。
今天,改革大潮涌起,强军号角嘹亮。
2020年,改革目标,已矗立在不远的前方。
过去3年,全军官兵一路风雨兼程。
未来征途,三军将士还须夙兴夜寐。
有道是,建非常之功,待非常之人。我们相信,快速崛起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将成为我军改革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