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高校开展学生军训和军事课教学工作,是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现实需要,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普通高校学生的军训和军事课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国办[2001]48号文件颁布后,各高校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学生军训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高校都呈现出深入普及的良好势头。但是,按照国办、军办颁发的有关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以及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这种差距不消除,很难实现国家教育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所有普通高校达到学生军训工作的战略目标。为此,现就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特别是军事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办[2001]48号文件对全面展开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对组织领导、工作规划、师资配备、各种保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带有普遍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四难":
(一)军事理论课进入课堂难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成绩计入学生档案。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应积极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有部分高校对军事课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高校的校领导对军事课《大纲》内涵缺乏认识,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很难做到依法施训,按纲施教;有的高校没有把军事理论课列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把军事课教学“简单化”,例行公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如有的安排在暑期,有的安排在技能训练期间,有的安排在星期六、日或晚上,而且多数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少数一些高校即便开设了军事理论课,也只是应付式的穿插于第一个学期的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中组织几次讲座或专题报告,不仅主题内容随意,而且时间也没有达到要求。这种把军事理论课安排在课外时间和不足36学时的做法,很难保证军事理论课进入课堂。
(二)机构队伍设置健全难
健全的组织机构、过硬的师资队伍、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教学设施,是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加强军事课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从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一是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教研室。有的虽然形式是建立起来,但都挂靠其他部门,如基础部、体育部、保卫处、学工处、教务处等部门;一些高校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合并到保卫处、学工处或体育教学部,军事教研室隶属部门不同、教师编制定位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致使军事教研室不能充分发挥国防教育作用,教师不能专心去搞教学研究工作;二是师资队伍薄弱。一些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这种状况难以适应军事课教学;三是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少数高校没有建立教学档案,存在管理不规范,施教不科学、考核不严格等问题;四是教材建设滞后,部分高校没有选用教育部或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教材,有的学校自编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教学需要。
(三)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难
普通高校全面展开学生军训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需要专门培训,知识需要不断补充,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方法需要经常创新。但是,多年来这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培养和培训军事教师的途径不多。由于缺乏专门培养和培训机构,也没有相互衔接的培训渠道,导致军训教师岗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难以实施,知识难以得到更新,理论水平难以提高。二是难以形成学术研究氛围。到目前为止,学生军训工作以及军事课教学还没有相应的专门期刊,缺少理论研究的条件,形不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很少组织学术研讨活动,横向交流的机会少。多数军事教师缺乏理论研究的自觉性,以致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文章。这种现象,不仅不能形成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而影响职称评定和待遇的提高,而且不能对学生军训工作特点和规律等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直接影响军事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职称、待遇等原因,目前,相当一部分军事教师对自己的前途和发展产生忧虑,影响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和事业心。
(四)教学实施过程中保障难
军训课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既是新设置的必修课程,又是需要专门保障的教学领域。从目前情况看,军事课相比其它专业课的保障力度明显不够,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保障难度大的现象日益突显。一是军事技能训练场地不够。目前,各地学生军事训练基地建设进程不快,规模小,数量少,多数学校技能训练只能在校园内进行,综合训练更难落实。二是帮训部队难落实。一方面高校在扩招,学生数量在增加。另一方面,部队在精简,训练任务在加重。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帮训部队难度加大,需要尽快开辟新径。三是经费保障难以到位。按照48号文件的规定,学生军训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并足额解决。但有的学校由于近几年基本建设经费投入大,教学经费相对不足,致使学生军训经费落实不够好。
二、影响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主要原因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学生军训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军事训练。"、"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国办48号文件规定"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这些规定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军训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但有些高校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军训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站在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来重视抓好学生军训工作。没有认识到学生军训工作是国家法律赋予的使命,而把学生军训当作一项"软指标",随意应付。部分学校师生认为主要任务是专业课学习,单方面追求专业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认为开设军事课挤占了专业课的时间。有的学校领导还认为学生军训的目的就是走走队列打打靶,便于学校管理,把军事课当作课外"调味剂",不能按大纲要求实施教学。应当说,以上认识上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军训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的关键,也是军事课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
(二)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军训工作体制
体制是指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的划分和组织制度的总称。科学的学生军训工作机制,对发挥军训功能,增强军训工作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军训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生军训工作任务重,牵涉面广,工作开展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军训工作体制做保障。但是,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生军训工作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以致学生军训工作从上到下缺乏一个相互衔接、高效权威的领导机制。由于体制编制不健全,带来军训工作关系不顺、保障渠道不畅、教育训练"走过场"、协调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学生军训工作体制。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
学生军训工作运行机制,是指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单位领导的领导机构,在军训工作中相互结合、相互衔接、相互协作和科学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对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生军训工作由于体制编制不健全,进而缺乏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比如,协作机制不完善,各单位没有隶属关系,没有协作章程,致使理论研究和组织训练明显存在结合不够的问题。再比如缺少激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出台相关的工作标准,监督检查没有依据,造成工作效率不高,教师队伍没有动力的现象。规章制度不健全,也是导致军事课教学落实不好的重要原因。比如,没有把学生军训工作纳入高校教育评估体系,学校领导没有压力,检查一个单位的好差也失去了科学性。没有检查评比制度,使各单位看不到差距,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军事课教学涉及的学校多、部门多、学生多,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这项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主要措施
军事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不仅影响军事课的教学质量,影响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学生军训工作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顺利进行。
(一)提高认识水平,更新教育理念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青年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通过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才能,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可以培养和储备数量充足、素质较高、掌握高科技知识的后备兵员。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领导,要从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纪念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和李克强总理视察北京大学时对教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的高度,来认识学生军训工作的重大意义,要从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做好学生军训工作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勇于开拓,保证学生军训工作顺利开展。负责学生军训的各级领导机构、各类高等学校的领导,都应把学生军训工作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列入学校整体工作与教学计划,摆上议事日程,按照法规要求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把学生军训工作当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长期坚持,讲求实效。力求在教学时间、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得到全面落实。
(二)理顺编制体制,抓好队伍建设
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正逐步走上学科发展的轨道,理顺编制体制,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军事教师队伍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是各省(市)都要成立相应的学生军训工作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军区抽调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军训工作,协调各种关系,落实政策法规,指导高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二是普通高校尽快落实军事教研室的编制。高校在落实编制体制过程中,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军事教师的配备要根据军事教师的特点,参照其他教师的任职条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优秀人才来担任。军事教师的来源主要从部队特别是军事院校转业干部里挑选,也可以从本校学生中发现苗子,还可以从其它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另外,依托军事院校或当地人武学院培养军事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选取军事教师,都应按程序统盘考虑,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既要考虑现实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力求师资队伍稳定。三是切实搞好军事教师培训和进修工作。军事教师具有特殊的教学规律和素质要求,需要建立一定的培训机构才能适应。军事教师培训机构设置,可采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与军事部门联合负责军事教师的培训工作,共同研究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军事教师进行普遍轮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可以由国家教育部门或军事部门依托军事院校直接进行培训。普通高校也要逐步建立一批国防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以适应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学科发展需要。四是要加强军事教师与派遣军官的有效合作。派遣军官军事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高校自备军事教师,对本校学生比较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交流,掌握高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为此,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军事教员与派遣军官合作,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省军区制定计划,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经验介绍活动。高校要经常安排派遣军官和自备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联合办公的模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五是建立普通高校军事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把军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实施规范化管理,切实解决军事教师职称评聘问题。
(三)针对教学特点,创新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军事课是面向普通高校开设的国防教育课程,它既是军事课,又是政治课,以传授军事知识、进行国防教育为其突出特点。由于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教育目的具有综合性,加之学科特点及课时所限等现实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学生军训工作特点,创新适应军事课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一是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课时少,内容多,且涵盖面广,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科学设计。精选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各章节的具体特点,各有侧重,科学加以优化。例如,中国国防这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责任感为重点,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军事思想部分,应以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发展史和主要人物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世界军事部分应以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热点问题重点,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国防意识;军事高技术部分应以我军的高尖技术为主,鼓舞学生士气;高技术战争应以近期局部战争为主,贴近现实。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在策划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上要依托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出适合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大纲》规定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主要章节,重点内容实施课堂详细讲解,有的内容通过自学和网络教学实施。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明确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尽量运用战例和相关事例加以说明,并注意选取好情节,寓理与事例之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又富于哲理。并灵活采取比较法、研讨法、激疑法等教学方法,促进双向交流,增强军事课的吸引力。三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用于教学,已愈来愈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它集中了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而且还呈现出巨大的可创造性,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为此,在综合运用幻灯、广播、录音、录像手段的同时,应重点突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利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相关的问题逻辑化,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同时,为普及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辅助军事理论课教学,各级各类学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网站,将军事理论课的课件、军事资料在网上公开,时机成熟时还可以进行网上授课,网上答疑,网上考试。如果条件成熟,各省、地(市),乃至全国应建立相应的局域网和互联网,充分发挥网上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效果。
(四)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学生军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引入激励机制,加大检查力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是纳入高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教育部要建立检查评比制度,出台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质量评估方案,把学生军训工作纳入高校评估体系。二是完善规章制度。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学实际,完善教学质量评比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验收制度、优秀教师评比条件、学生军训考核标准等,加强制度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大奖惩力度。普通高校要把学生军训工作同专业课教学一视同仁,把军事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同样与职称评定、立功受奖、福利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军事课考核成绩计入学分,军训期间的表现与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比结合起来,把奖惩工作落到实处。
(五)强化基地建设,实施有效保障
实践证明,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放在军训基地进行效果较好。为此,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基地建设:一是新建、扩建。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大投入,加快基地建设进程,新建和扩建一批训练基地,满足军事训练需要。二是借用、代替。充分利用现有的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安排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还可以利用部队精简整编后闲置的营区代替训练基地,投入少,见效快。三是加强管理。基地化训练,加强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包括人员管理、设施管理、训练管理、安全管理、保障管理等,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基地训练正规化、制度化、现代化。四是灵活多样。训练基地的教官、管理人员可以招聘转业退伍的优秀官兵,他们军政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完全胜任技能训练工作,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缓解了帮训部队的压力。
(六)密切军地协作,形成育人合力
学生军训是国家法律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育部门、军事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军地双方在实施学生军训工作时,要注重协调,精诚合作,切实融为一体,共同担负起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为军队培养高素质的后备兵员的重任。融合军地关系,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教育部门、军事部门要根据学生军训工作实际,明确各自职责,履行义务,自觉完成好各自的工作任务,并主动为对方提供方便,形成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发挥优势,相互支持。在开展学生军训的工作中,部队要在人力、物力、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协助,比如:军队利用整编后闲置的营区与地方共同建设训练基地,加快基地化建设进程;帮助高校建设武器库,处理退役枪支,配发给学校,满足学生训练需要等。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办公设施、经费等给予足够的保障,为派遣军官工作、生活提供便利,高校要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广泛地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活动,为部队的科技练兵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三是建立机制,联合办公。根据学生军训工作发展需要,建立起军地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联合办公机构,及时解决学生军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为之而奋斗。大学生军训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军训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军训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努力开创大学生军训新局面。
(作者:江西服装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李洪)